朱振濤
摘要:"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我國的一些進步音樂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歌曲,反映了當時追求進步思想的要求,而我國的藝術歌曲自身又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審美特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中國藝術歌曲史上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具有鮮活的藝術生命力,是很多獨唱、合唱音樂會的基本保留曲目,深受廣大聲樂學習者的喜愛。本文通過介紹“五四”時期我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及特點,對《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創作背景、歌詞和曲式、歌曲的情感分析及表達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旨在通過對這首歌曲的細致分析來加深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和演繹這首歌曲。
關鍵詞:藝術歌曲 劉半農 趙元任 情感表達 《教我如何不想他》
一、歌曲的創作背景
在“五四”精神的影響下,我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開始了新詩寫歌的早期嘗試;在和聲手法上則是以西方功能性和聲為基礎的“中國化和聲”的早期嘗試;在聲樂體裁上是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早期嘗試。具有獨特的風格內涵,內容豐富、風格典雅、結構嚴謹、旋律大氣而又優美,歌曲的選詞注重詩歌的文學因素,以及音樂和文學兩種姊妹藝術的結合。該時期的藝術歌曲有著較高的抒情性和藝術性,歌曲的旋律性較強,優美而又流暢,嚴謹而又浪漫,曲調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緊跟時代精神,對于傳統文化及風格特點,既傳承又發揚,這種突破也是前所未有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創作的藝術歌曲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由劉半農作詞,趙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歌曲就是在此歷史背景的影響下創作的最為典型的藝術歌曲。通過優美而又流暢的旋律,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自然景色進行描述,充分表現出青年獨自徘徊吟唱的動人場面,以及主人公對“他”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廣大青年在力圖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潮流中,為純真的愛情而歌唱的決心,充滿了激情。這一時候,詞作者劉半農先生在英國倫敦,獨自一人身處異國他鄉,難免會有一些孤獨,在此情感的影響下創作了這首具有較強的鄉愁和懷舊之情的新詩詩詞。與此同時,曲作者趙元任先生也是獨自一人旅居美國,在個人情感的表達上與劉半農先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所以特意選取這首詩詞來譜曲,以表達個人對祖國故土的思念和懷舊之情。
二、歌詞與曲式的分析
(一)歌詞分析
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選用了劉半農先生的白話體詩歌《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詩詞,全詩共分為四個小節,運用比擬的手法,通過借景抒情的描述方法襯托出該詩的主題和中心思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故土的思念與懷舊之情。以對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色的描繪,采用擬人、回文、對偶、比喻、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文中的每一個場景,作者都賦予其無限生機。通過描寫一系列景物來借景抒情,如天上、地上、月亮、海洋、魚兒、枯樹、野火等等,以完美而又巧妙的構思抒發“主人公”對祖國的思念。詩詞各小節的開頭以不同的景色來抒發“我”對“他”的眷戀之情,現實存在的景像可以很快勾起讀者的意想,體會詩歌帶來的優美意境,使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得以完美的抒發。
(二)曲式分析
從歌詞來看,分為四段,分別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微云和微風、月光和海洋、落花和魚兒、枯樹和野火等的細致描述,簡練的旋律手法,再加之以親切的曲調,更加出色的表現出歌詞的情緒和意境,富于口語化,演唱起來更加自然、流暢。作者采用變奏曲式使得四季的變化在旋律音調中顯得十分得當,春天的飄逸,夏日的涼爽,秋天的傷感,冬日的凋零,都因此變得細微而又細膩。同時,調性的變化加強了這首歌曲感情多變的色彩。大膽借鑒西方現代音樂創作技法的同時又保持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整首歌曲的調性布局為:E-B-E-e-G-e-E。通過引子、主題、三次變奏及尾聲的完美布局,使得歌曲的歌詞和樂曲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作品第一段是E大調;第二段是E大調轉B大調;第三段是B大調轉E大調又到e同主音小調最后又轉到G大調;第四段則是e小調到E大調。作者對于調性的安排以及多次的轉調,都是根據整首作品感情表達的需要,使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在個人情感上產生不停的回旋。結合短小而輕柔的引子,適中的速度,為整首歌曲奠定了一個安靜平和的感情氛圍。同時,短小的引子也為作品主題的初次陳述在情緒上作了完美的鋪墊,成為一種背景材料,貫穿整個音樂,成為樂曲內在的統一因素,該作品始終保持著完整、統一、流暢、自然的基調,真實表現了作者對于祖國、家鄉、人民的思念之情。
在和聲處理方面,作者采用了平行四、五度,其主要伴奏肢體由鋼琴與小提琴共同陳述,持續的低音,如歌曲的15小節等多處地方,采用主和弦的一、三、五級音加上六度音,構成具有五聲調式調性特點的和弦,體現了趙元任藝術歌曲中和聲曲式安排上的“中國派”的嘗試。
歌曲分為四段,運用變體分節式的曲式,流動的3/4拍,抒情的中板,加之以后面轉為的四拍子,為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奠定了基礎。引子部分運用三和弦的分解和弦為主構成樂句,在E大調主和弦的基礎上,加入附點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結合,構成一種富有彈性的韻律,仿佛乘船在海面上隨風蕩漾的感覺,音樂清晰而明朗。第一部分是全曲的主要基調,全曲緊緊圍繞該主題進行展開。第一段第一樂句的主題旋律起伏變化較小,以級進為主,在四度音區平穩地進行,表現出一種細膩而又平和的感情;第二樂句基本重復第一樂句,第三小節微小的變化處理,在“微風”和“微云”上進行簡單的調整,不僅是語言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感情的變化和表達;第三、四句顯得尤其連貫、順暢,隨后的襯詞“啊”加之以一個六度的大跳,由景物的描述而觸發的思念和懷舊之情瞬間生動地表現出來。第二、三段均圍繞第一段的音樂基調作為基礎,加以不同程度的改動。第二段中下行六度和上行七度的連續大跳,給人一種緊貼的感覺,節奏越密集顯得越緊迫。伴奏多以多彩的和聲織體、豐富的和聲變化為主,營造出的情感氛圍把思念的感情進一步的升華。第三段則更加注重突出憂傷的感情色彩,旋律在低音區持續徘徊,到最后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直接進入樂曲的主題。四小節的間奏緩緩流出,有一種收束主題的作用,為下一段的展開作了鋪墊。歌曲第四段以e小調開始,描述了枯樹、冷風等較為慘淡、凄涼的景象,最后轉回主調式E大調,使得整首作品得到統一。
三、關于歌曲的情感分析
春季描述了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風,該段開始部分為弱起,這就決定了鋼琴與小提琴的共同陳述需輕緩、柔和,為歌者更好的融入歌曲的情感作情緒上的鋪墊。設身處地的融入一種風吹樹葉隨之輕輕擺動的感受,由此引出一種親切而又感人,充滿柔情的主題旋律——E大調。
夏季描述了天上的月光、地上的海洋,是對第一段的進一步再現,表現出作者對祖國、故鄉、親人或者心愛的他、她、它真摯而又強烈的思念與懷舊之情。更多的是需要一種平穩而又懶惰的感覺。
秋季描述了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魚兒。“燕子你說些什么話?”“教我如何不想他?”兩句的節奏要清晰,尤其是注意附點節奏的把握。情緒基調也要把握好,更加激動一些,還要加以附點節奏不安的情緒。此段中由E大調轉為G大調的調性變化,也要求歌者在演唱的過程中,情緒上也要隨之變化。
冬季描述了枯樹、冷風、野火、殘霞,冬天具有一種沉重凄涼的季節氛圍,枯樹、暮色和殘霞在演唱過程中要表現的沉重些,最后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其韻律十分講究,要將其韻味完美的彰顯出來。
四、關于演唱這首歌曲的情感表達方法
(一)肢體語言的運用
肢體語言能夠構成豐富多彩的主體形象,使其演唱與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而自然、安穩的手勢,則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加順暢的表達自己對于作品處理上的情感問題;急劇有力的手勢,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演唱中進一步升華情感;穩妥、含蓄而又微妙的手勢表達,可以幫助我們表現歌唱時所要闡述的內容。手勢運用上的剛柔相濟,更能深化情感表達。在歌曲的歌詞方面,通過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自然景色的描繪與比擬,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了主人公豐富、真摯而又復雜的內心情感。充分展現出“五四”時期廣大青年向往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憧憬。第一段中春天的微風與微云,在肢體語言的運用上應當自然、流暢而又舒緩。夏季中月光和海洋的戀愛,適當的展示出一種揮之不去的意義最為合適,那種纏綿、含蓄委婉的手勢和表情,有助于歌者的情感表達。秋天的“燕子你說些什么話?教我如何不想他?”在歌唱時,要特別注意節奏,附點演唱要清楚,在情緒抒發上應更加激動些,這種有附點的節奏,表現的是一種不安的情緒,演唱時應通過大量顫動的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更好的傳達給觀眾。
(二)音色的變化
一首歌曲的完整演繹,音色的變化往往能為表現該作品帶來新鮮與活力,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音色。這首歌曲的演唱,要忠實于原作的語言,演唱時的音色要注意輕又明亮。這首歌的旋律,第一段是舒緩的,音域跨度不大,要注意聲音的輕而實,音色要明亮,最高音升F的處理,要注意真假聲的混合,更加表現出作者的思念之情。第二段可以說是對第一段的再現。思鄉之情的演繹,聲音要明亮,略帶一絲淡淡的憂傷。第三段的情感變化,由思念和懶散到不安,不安的感覺的演繹,將有助于歌者抒發內心情感。在第四部分中,“殘霞”兩個字的拍子在演唱時要注意唱滿,尤其是“霞”字以及它的裝飾音,要強調出其韻味,清晰地咬字,都有助于展現“搖”和“燒”所體現出的深深的痛苦。
總的來說,歌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一個歌者以心靈感受來演繹和詮釋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與形象的,通過歌唱的情感體驗來展現整首歌曲的內涵。只有以情帶聲,才能夠促使聽眾完全融入歌者歌唱時的情緒,并隨之產生一系列的情感變化。才可以在擁有好的聲音技術條件下,更好地解讀和演繹經典的藝術歌曲,以最佳的藝術效果來打動觀眾。
參考文獻:
[1]李嵐清.中國近現代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曹美韻.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陳海容.淺析趙元任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征[J].音樂生活,2008,(05).
[4]李嵐清.關于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他”[N].新華日報,200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