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偉
摘 要:只有各學校擁有合理平等的教育資源配置,學生才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因材施教方可得以實施。按區域劃分入學的學生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起點平等,從而最終達到教育結果的公平,所以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水平,優化城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關鍵。本文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論基礎,提出促進城鄉小學音樂教育資源配置均衡發展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公平;城鄉差異;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72-02
一、均衡城鄉音樂師資隊伍的資源配置
音樂教師是否專業是影響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音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美的理解。音樂教師配備齊全才能保證學校音樂課開課情況達到大綱標準,均衡城鄉的音樂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城鄉音樂教育的均衡發展,就需要均衡好城鄉音樂師資隊伍的資源配置。
(一)建立與師范學校實習生之間的合作機制
對于農村小學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可建立長期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畢業生和實習生合作的機制,加強農村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在師范大學音樂系,每年大三的學生都有頂崗實習的任務,學校可以不間斷的輸送優秀的實習生。一方面實習生可以把新鮮的音樂教學理念帶到農村小學中,另一方面還可以解決農村小學專業音樂教師匱乏的問題。作為學校已有豐富音樂教學經驗的指導老師,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把自己多年音樂的教學實踐經驗傳授給實習生,吸取實習生所帶來的新鮮元素,結合理論與教學實際,對實習生進行指導。并有針對性的分析解決教學中出現的一些難點和問題,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使實習生在畢業后能夠勝任音樂教師的職業,同時自己的教學經驗也得到了提高。
(二)加強城鄉優秀音樂教師輪崗機制建設
在農村由于學校環境及教學質量的落后,導致音樂教師流動性較大。學習西方國家對教師崗位的輪流制度,加強我國城鄉優秀音樂教師輪換崗位的建設是關鍵。首先建立優秀音樂教師的團隊,采取短期的教師輪崗制,讓每位優秀音樂教師在基層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的支教。一方面讓優秀音樂教師把先進教育理念推崇到基層學校,更新基層學校的陳舊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彌補部分基層學校缺乏專職專業的音樂教師,為基層學校的學生填補音樂課的空白;另一方面考慮到教師的個人、家庭等因素,縮短每位音樂教師輪崗的時間,減輕優秀音樂教師基層支教的任務負擔。
(三)利用國家培訓資源,提高農村音樂教師專業水平
一些音樂教師利用上課時間在遠程繼續教育的網站上掛課時,雖然最終觀摩優質課時達到標準最終考核通過,但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更新教學模式,所以要加強城鄉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國家已加強投入教師培訓所需教育經費,可利用國家培訓資源。通過定期參加“國培”、“省培”等短期集中授課的培訓模式,提高農村音樂教師的專業和教學水平,學習超前的音樂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增強音樂教師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培養終教師身學習的教育觀念。
二、建立農村多渠道音樂教育經費的投入
(一)從政策上規定農村音樂教育經費的使用標準
首先應該引起財政部門對農村音樂教育的重視,根據各學校的對音樂教學方面的需求,按比例投入其專項教育經費,為學校配備所需的音樂教學設施和對音樂教師在職培訓的經費,為避免挪用專項資金,提高經費使用效率,所配備的所有硬件設施及教師培訓費用的發票上交到財政部門,對專項教育經費公開、公平、透明化。把專項音樂教育資金投入到學校音樂硬件的建設方面,從而將城鄉音樂教學設施的距離拉近,改善音樂基礎設施和的教學質量,為農村學生營造一個良好音樂教育環境和氛圍。加大農村音樂教育專項資金的投入,嚴格按照專項資金使用標準執行,是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硬件設施的必要途徑。
(二)借助社會力量的宣傳,提倡社會對農村音樂教育的資助
通過網絡媒體在全國宣傳部分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音樂教育現狀,提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利用社會成功愛心人士的資助,擴大農村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教學質量,讓農村的學生也享受與城市學生一樣的音樂教學設施,拓寬農村義務教育融資共享的渠道,從而拉近城鄉音樂教育的差距。
(三)對農村小學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貸款和獎學金
因為取消借讀生政策,現在招生政策已放寬,讓所有學生就近入學。但由于地域性的差異,以及經濟的差異,導致住在城市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可以享受教育資源配置完善的城市小學,而經濟條件不理想居住在農村家庭的子女只能享受附近教育資源配置較差的農村小學。地域差異與經濟的差異是密不可分的,本身由于地域差異導致經濟差異,再加上就近入學導致子女入學的不平等,這種政策的規定對于農村的學生顯然是不利的。而一些有音樂天賦家庭貧困的學生,在學校得不到正規音樂教育的培養,又沒有條件負擔昂貴的校外藝術培訓費,農村學校可以為這類貧困生提供貸款和獎學金完成音樂教育的專業培養。
在我國,這種專項資金待遇只有在高等教育才有,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還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已取消了收取學生的學雜費,但音樂素質教育本身是昂貴的。這些學費對于那些來自于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幾乎沒有影響,但對于農村貧困家庭來說會增加他們的生活負擔,所以大部分的家長由于經濟原因選擇放棄孩子額外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這也一部分反映出了學生從音樂教育起點的不平衡。貸款和獎學金對于農村學生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機會與其他形式的金融援助不同,這樣的計劃對一些有音樂天賦的學生來說增加了他們學習音樂機會,并且對他們的學習有鼓勵以及肯定的作用。現如今很多大學已經出現學生貸款等金融支持措施,可以證明貸款計劃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經濟上的支持是有效的,小學也可以效仿此類金融支持來幫助貧困家庭的學生,為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三、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形式,開展小型器樂進課堂
筆者調查保定市城鄉三所小學所使用的音樂教材均為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安排上音樂教學實踐活動較少,形式較單一化,只有涉及到唱歌、音樂欣賞、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創編等。學校可以根據音樂教師的特長,選擇一種簡單、易懂、便攜的小型器樂。低年級主要以學打擊樂器和有固定音高的小型樂器為主,如三角鐵、響板、手鼓、手鈴、手鼓、小鼓、大鼓、口風琴、口琴、風琴、木琴等。響板口琴是一至二年級學生自帶到學校每節課需學習的,老師會教一些簡單的節奏型。三年級之后就會加入以豎笛、口風琴為主的有固定音高的小型樂器。我國雖然很多小學都有這些基本的打擊樂器,但很少有音樂教師上課使用。可以在低年級用小型打擊樂器培養孩子們的對節奏的感覺,在三年級之后加入有固定音高的小型樂器,對孩子們的音樂基礎和音樂感覺提高更快。
器樂進課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習節奏、音高、旋律等音樂知識起到進一步的強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掌握一門樂器的演奏技能。器樂演奏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乃至綜合素質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讓音樂課堂中加入小型器樂教學是很必要的,器樂教學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綜合音樂素質和能力。
四、豐富音樂課外活動,增添校園文化氣息
普遍的城市重點小學音樂課外活動開展的較好,為孩子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對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而在城市普通小學與城中村小學的音樂課外活動開展較為單一。要想均衡城鄉音樂教育,開展音樂課外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引起教育局對音樂素質教育的高度重視,規定各學校每年開辦藝術節,展示各類文藝節目,如合唱、舞蹈、器樂演奏、小品等,并進行選拔評比,采取獎勵機制,評選出優秀指導教師以及優秀節目等,調動音樂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從而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起家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豐富學校音樂課外活動,為校園添加文化藝術氣息。
五、建立共享網絡資源,加強城鄉師生的交流與學習
建立學生共享網絡資源,網絡對于城市和農村的學生來說沒有時間和距離的障礙,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資源共享。例如建立網絡數字圖書資源板塊,針對農村小學圖書資源的匱乏,將大量圖書掃描成電子版存儲到數字圖書資源庫中,滿足農村學生對讀書的需求。還可以建立教學視頻資源板塊,將城市小學音樂教師的優質課程錄制下來,并放入教學視頻資源庫。一方面可以讓農村學生感受到城市小學音樂課堂的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農村音樂教師對城市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學習,讓農村師生通過遠程教育共同進步。還可加入師生互動板塊,學生遇到與音樂有關的問題,可通過網絡互動板塊師生間進行討論,從而加強城鄉師生之間的溝通。建立學生共享網絡資源是均衡城鄉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保定市蓮池區職教中心)
參考文獻:
[1]齊江巖.衡水農村中學音樂教育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2]李偉.從我國城鄉差異看音樂教育公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3]靳淑梅.教育公平視角下的美國多元化教育研宄[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夏小玲.論音樂教育中的公平問題一一以鄂南地區部分中小學為例[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