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蘭
[摘要]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大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探究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風險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不斷的完善自身,文章主要從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措施與對策,為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機制;內部監督體制;審計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089
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內部相關制度,確保企業實現經營目標,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保障財務信息的可靠性,但在企業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企業內部控制的目的與企業本身的經營原則相違背,因此,文章主要從企業內部財務部門的現狀出發,探討在新時期下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
1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1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企業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個行業都面臨著一次大洗牌,各個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風險管理機制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大多數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比較差,企業管理層對風險的管控認識還不夠,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例如企業走進金融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匯率和材料價格產生波動所帶來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金融風險。例如于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除了金融杠桿作用帶來的危害之外,參與了金融衍生產品的企業大多數受到了虧損,這種現象的產生絕大程度上與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執行不當有著直接的關系。
1.2缺乏現代公司的治理層結構優化制度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決策時,決定權往往都在管理者的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決策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缺乏現代公司的創新制度,公司治理層結構設置的不合理[1],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就很難執行,達不到一定的效果,在大多數企業中董事會制度并不完善,董事會的實際權利難以得到行使,這就會使得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執行力度受到影響。
1.3企業缺乏先進的金融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沒有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這會導致企業內部產生更大的風險,首先,風險控制部門在大多數企業中是不存在的,但由于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企業要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因此對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也就要求的越來越嚴格。各種金融及金融衍生產品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而多數企業沒有考慮到這類風險的存在,因此沒有及時設立相關的風險管理部門對這類風險進行評估和控制,同樣地,在企業內部也缺乏高水平的風險控制人才,導致企業對風險管理的控制程度不高,因此,建立健全相關的金融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相關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再者,企業的風險一旦沒有及時的得到控制,則產生的風險機率將會大大的增加。
1.4企業內部監督體系的不健全
監督體制的不健全會令企業內部難以進行約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內部控制的發揮,企業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制定的相關的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2],但是這些規章制度難以得到有效的執行,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原因就在于企業內部缺乏一套執行性強的企業內部監督制度,其中大多數企業還忽視了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部分企業甚至沒有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企業內部管理層的一些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監督。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策略
2.1樹立全球化經濟背景下風險管理理念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多種風險的造成是由很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的,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必須要立足于當前市場的大環境,對可能要發生的風險做及時的評估,以此來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3]例如,在金融市場中,面對金融衍生產品所帶來的風險要加以重視,企業要樹立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運用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手段對風險進行控制,減少杠桿風險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企業內部還要建立財務風險控制系統,通過完善財務系統來加強企業內部風險管理能力。
2.2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
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就是完善企業內部機構和相關部門的設置,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提供執行的前提,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主要有以下幾點措施:首先,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企業進行定位,對企業內部的結構進行改革和完善。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引入與之匹配的外部投資者,對股權結構進行改善,促進經營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分散管理者的絕對權力,加強董事會的權力,提高董事會的話語權和決策權,避免因為管理者的絕對話語權而造成企業面臨的風險,通過多種手段的運用讓董事會直接參與到企業重大事件的決策中來,此外,完善企業內部的法律環境,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執行提供法律保障,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還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顧問制度,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供法律支撐,規范企業的各類經營行為,避免因違法犯紀等經營行為帶來的法律風險。
2.3完善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完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完善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體系的主要措施有:第一,企業要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在于分析企業可能要面臨的潛在的風險并及時進行管理,與此同時還應引進高水平的風險管理人員,特別是金融市場的風險專業性人員,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第二,企業要對不同時期產生的風險進行分類和評估,對各類風險產生的大小進行不同程度的管控,這就要企業依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將風險管理體系不斷的進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規避風險的產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風險管理體制的發展。
2.4建立健全適應企業發展的審計制度
審計制度監督作用的有效發揮和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能力,建立企業內部嚴格的審計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幾點措施:第一,建立嚴格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確保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執行力度,按照實際的審計結果,為決策層做決策時提供正確的依據。第二,審計部門與風險控制部門應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兩者的工作應該要結合起來,審計工作的主要導向是以風險為基本前提的,讓審計人員在踐行審計工作時,要考慮到風險預測、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等相關環節,通過實際工作的結合,才能發揮審計部門最大的職能,保證風險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
3結論
在當前形勢下,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而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的變化,缺乏應對全球化背景下的風險應對能力,缺乏內部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內部監督控制體制不夠健全。多種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企業來說,要樹立經濟全球化的風險管理理念,不斷優化審計內部治理層結構,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蘇邃墨.企業風險管理(ERM)框架在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中的應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44-448.
[2]鄭金生,陳蕾,許戰坡.內部控制在供電企業業擴報裝業務流程中的應用研究——基于風險管理的視角[J].會計之友,2012(9):41-43.
[3]楊學華,文小亮.風險導向內部控制機制研究——基于《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