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娟
【摘 要】伴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改革的實施,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來說,由于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整體數學思維還沒有系統建立,小學生不論是在閱讀數學課本還是在解題時,我發現閱讀始終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重大障礙,而當學生有效突破這個障礙后,不論是自主學習能力還是快速解題能力,都能全面有效提升。本文從四個方面結合小學數學閱讀開展教學研究:興趣導學:從語匯缺失到引入新知;理解助學:從經驗缺失到突破難點;反思促學:從信息多元到篩選總結;文化厚學:從不得要領到拓展延伸。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教學;能力提升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結合我的現狀調研來看,學生數學學習方面的困難主要呈現在對數學上的課本內容理解不透徹,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核心數學知識要點無法全面吃透,學生在數學解題時出現障礙和困惑,這就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攔路虎”,無法深入挖掘題目中所遺憾的有效信息。一直以來,雖然提及閱讀,我們腦海中第一反應閱讀是語文等這類人文學科的重點任務,其實不然,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開展顯得同樣重要。以下是筆者結合當前我的數學閱讀教學,所開展的數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一、興趣導學:從語匯缺失到引入新知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來說,興趣是小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首要因素,也是最為核心的要素,學生普遍來說都是再興趣的指引下進入學習階段。
比如在學習“圓錐和圓柱”這一節知識點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先閱讀一些關于圓柱的概念,這時候學生看了課本,“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這時候我提問,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圓柱體呢?這時候有的孩子提到老師的粉筆的就是個小小的圓柱體,還有同學提到房屋的柱子都是圓柱體。這時候我用多媒體呈現出了一些動態的以及生活中的圖形,此時細心的同學就發現了圓柱的特點——“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小的圓形,圓柱有一個面是彎曲的,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所以針對“生活中房屋柱子都是圓柱體,這個說法對嗎?”學生很快發現了漏洞,因為有的柱子上下兩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他們邊讀邊記,又不時提出疑問并且自主解決問題,寬松預約的氛圍下,課堂很快結束,課堂效果非常顯著。
二、理解助學:從經驗缺失到突破難點
基于數學學科是一門集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于一體的學科,有不少學生之所以無法理解數學語言,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障礙,究其原因是學生經驗的缺失,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力促學生通過理解助學,結合學生在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經驗缺失導致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局限,所以我從這個角度入手,將看似抽象的數學語言,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呈現出來。
比如在教學時涉及到數學知識點“統計”這個詞的時候,有不少學生在看了數學課本后對于這個詞還是似懂非懂。我引導學生先將目光投向我們的生活實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到的統計詞匯是用在哪些地方呢?學生提到老師會對班級均分進行統計、人口普查時要統計男女比例、雙十一統計哪個城市、哪個省消費額度最大等。通過結合這些生活中出現的數學語言,學生就能在書本閱讀時圖片經驗缺失的局限,突破知識理解的難點。
三、反思促學:從信息多元到篩選總結
學習說到底是思維的勞動,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信息多元到篩選總結,比如拿到一道數學題目,我們會發現數學題目中有一些信息是很明顯的,有一些信息則是隱性的,學生在閱讀到這些信息的時候,就要學會從多元的零碎的知識信息中,進行篩選總結,提取有效信息,這需要教師平時有針對性的開展訓練。
比如我給出過一張圖片給學生,圖中小紅和小明去書店買書,小紅了買了3本書用去18元,小明買了5本,請問小明買書總共花了多少錢?這類題目問題語言描述相對富足,體重涉及到的關系量、數量也比較多,閱讀時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信息,一層層剝離。讓學生從多元的信息中一層層剝離出有效的信息,將已知和未知量一個個分析清楚。
四、文化厚學:從不得要領到拓展延伸
筆者認為,數學閱讀要進行不斷延伸,從教材內到教材外,從課內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要從多個方面加以總結,引導學生實現拓展延伸。一直以來,數學學科都被認為是一門有關于思維的學科,其實我認為數學學科也是一門人文學科,他的人文性在于這門學科更為理性,而正是這種理性,賦予數學語言和數學閱讀以簡潔美、形象美、思維美。數學閱讀要實現無限拓展延伸,實現數學閱讀成效的有效提升。
結合《圓的認識》知識點,我在課堂上介紹了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領先世界七八多年這個數學故事,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數學故事的解讀和呈現,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人文素養進行滲透。
總而言之,在數學閱讀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方式不僅是引導形成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更是對思維的無限拓展和延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沿著數學教學的美景不斷總結、鉆研更為科學的方法,帶領學生走向更幸福的數學課堂,正如陶行知所說:“教,是為了不教。”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11版
[2]張文芳.叩開小學數學的閱讀之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初探[J].讀寫算(教研版),2015年4期
[3]段安陽.“犁耕式”閱讀:讓學習更好地發生——小學數學課本閱讀現狀與教學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5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