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武
摘 要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行歷來被廣為傳頌,并且激勵著一代人不斷踐行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但是,在今天學生們浪費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加強教育,可以通過實行營養午餐計劃來讓學生們意識到應該勤儉節約,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把勤儉節約這種美德發揚光大。
【關鍵詞】午餐;勤儉節約;學生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只要想要生存,想要發展,就不能拋棄勤儉節約這四個字。甚至也可以說齊家、治國、修身也不能離開勤儉節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諸葛亮的“修身”之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更是被朱子將當作“齊家”的訓言;“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也是毛澤東“治國”的經驗。勤儉節約是重中之重。
1 營養午餐工程
每年在餐桌上被中國人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個數據之龐大,讓人咋舌。為阻止浪費糧食現象,自2012年春季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1832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推行并實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浪費食物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部分學生的浪費現象非常嚴重。所以,在營養午餐工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教育是至關重要,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1.1 多種形式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 。
國家實行營養改善計劃的目的是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但是免費的營養補助來之不易,要讓同學們認識到要勤儉節約。
(1)學校要開展關于營養午餐的詳細講解活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同學們明白營養午餐工程的來源、規定和實行情況,讓學生對營養午餐工程有一些了解。
(2)每個班級要開一場關于營養午餐工程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認識和做法,讓勤儉節約的風氣逐步形成,讓他們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3) 張貼標語。在宣傳欄貼標語進行宣傳,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簡單的標語好記,簡單易懂,學生能夠明白節約的道理。
(4)把中國古今勤儉節約的優秀事跡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向優秀人物、先進事跡學習。促使學生隨時隨地做到勤儉節約。
2 改善學生浪費的習慣
2.1 調查浪費現象,尋找浪費原因,教育學生 。
在發現有浪費現象的時,我們及時展開調查。調查發現,學生們浪費食物有飲食不習慣、挑食等壞習慣的原因,也有部分學生因為他們飯量小,吃不完造成的浪費。關于具體浪費現象,要區別對待,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教育學生做到勤儉節約。班主任應該向學生強調飲食平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不挑食的好習慣,讓學生明白合理膳食,均衡搭配也是一種勤儉節約。關于每頓午餐定量的問題在定量中設定一定的等級差別,如分大、中、小碗,這樣就能根據學生年齡、飯量提供飯菜。另外,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根據自己的飯量打飯,吃多少要多少,避免因為吃不完而浪費食物。
2.2 在學生中樹立勤儉節約典范,倡導學生向先進事跡學習。
在營養午餐實行過程中,優秀的學生榜樣往往能引起學生們的注意,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通過對先進事跡的宣傳,有更多的學生能自覺做到不丟棄,不浪費。當有更多的人都在節約食物時,便會形成良好的校園節約風氣,其他同學則會競相效仿。
2.3 實行家庭和學校相輔相成的教育模式
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同樣離不開家庭教育。學生日常的生活主要是家庭和學校,學生從小的生活習慣都是在家庭環境中形成的。在家庭中,父母有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責任,班主任召開家長會,讓父母區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給孩子養成偏食、挑食壞習慣。只要糾正了學生在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上的壞毛病,勤儉節約才能一路暢通,成為學生身上的好品質。
3 引導學生樹立節約觀
3.1 正確引導消費
現代社會物質雖然豐富,但是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教育孩子們,消費都要從經濟、適用角度考慮。不讓孩子手中有過多的錢、物。教育給孩子們,需要的就買,不需要的不買,不要為物心動。
3.2 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引導學生樹立節約觀。
在家里、在學校、在社會上讓他們承擔一定的勞動,會使他們感受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他們在消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節約。
3.3 教師要言傳身教,努力創設勤儉節約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要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起典型示范作用,給學生做出榜樣。教師不但要經常教育學生不亂花錢,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而且教師還要教育學生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教師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引導,長此這樣,習慣成自然,就會內化成好習慣。
3.4 加強學校小賣部、小攤位監督管理
結合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小賣部、小攤位監管,教育經營者不能只圖利,放縱學生賒購物品,造成學生無限制的消費。
3.5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中小學生要樹立節約意識,節約觀念,養成節約資源的好習慣,要積極參加節約資源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4 結語
總之,要在全社會樹立節約意識。遵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批示: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建設節約文化,倡導節約文明,教育每個公民,使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青少年身上發揚光大,從而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
[1]曹創業.建設節約型校園 讓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習慣[J].寧夏教育,2014(01).
[2]王鳳梅,余承海.小康社會勿忘學生的勤儉節約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6(01).
[3]解慧明.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美德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習慣素養[J].陜西教育:綜合,2015(05):55-56.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縣伊嗎圖學校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