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隨著音樂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和個性化發展,已成為當前普通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或音樂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的課程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與傳統的高中班級授課制度相比較,運用選課走班制的音樂教學模式在塑造學生個性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為此,我們學校打破行政班級,進行了音樂“走班制”的校本課程探索。
一、課程保障
1.校長親自參與決策,教學主任負責管理,音樂組長統一規劃,音樂組全體成員參與,成立校本課程建設小組。
2.為走班教學提供場地設施設備。修建合唱排練室,舞蹈練功房,多功能教室配備音響投影儀等。
3.學校年度工作計劃提出對課程要求(課程教案,課程ppt,課程總結,成果展示),以及對指導老師評價機制(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課程實施
1.確定校本課程模塊。從我校師資與學生音樂素養兩方面實際考慮,確定了四門課程《合唱—純凈天籟》《鑒賞—帶你走遍世界》《舞蹈—他們與她們》《器樂—小提琴》,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菜單,讓他們有選擇的有目標的深入學習。
2.學生選課,組建班級。確定好模塊后,老師在學校網頁上申報課程,包括課程名稱,課程介紹,教師簡介,教學內容規劃,教學評價,招生人數。學生到網上選課。根據四個教學模塊,我們把各個模塊都組織成十個教學班級。三個行政班選修同一模塊的組成一個教學班級。
3.教材選擇與編寫校本教材。參考高二選修模塊的教材內容和要求,查找專業書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編寫校本教材。
4.教學時間安排。學校排課,把三個行政班排到一個時段,一到時間,三個班級同學就各自分散到四個模塊設定的教室上課。根據音樂教學的規律性,我們采用一次連堂間周上課模式,保證學生一次上滿兩節課,這樣可以更深入透徹掌握知識。
5.課程管理。因學生來自不同班級,音樂教師的管理呈現多元化復雜化。我們在管理方面經過多次研究,打印好每節課每個班考勤表,嚴格考勤,對于鑒賞模塊人數稍多,我們就采取固定座位的方式,有效的嚴格把握學生出勤情況。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個行政班確定一個負責人,一個組合班由三個負責人協助老師管理。學生通過興趣選擇班級,對教師課程充滿了好奇與信心。所以課程質量是我們的重中之重,集體備課研究,打造精品課堂,培養個性發展,加強技能實踐,是我們的教學理念。
6.課程評價機制。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我們制定了科學的評價方案,成績由過程與結果、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采取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演出實踐,合格以上成績可獲得學分。
三、課程收獲
1.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實行“走班制”后,任課教師按照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確定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審美情趣,學生逐漸找到將來音樂方面發展的方向。
2.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充分賦予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度的單一,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音樂的不同領域充分發揮興趣愛好,獲得與自己最相適宜的發展環境。
3.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條件下,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了自己選擇的音樂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對音樂的感知和鑒賞能力,在整體音樂修養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增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4.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加大了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有利于增強相同興趣愛好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5.走班制的學生成為學校社團的后備軍,極大地豐富了學校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加了也提高了學生的表現欲和創作能力,在我校歌詠比賽,軍訓展演,節日慶典演出中,很多學生表現突出,得到學校領導和同學的認可!
四、課程問題及設想
管理音樂課模塊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
1.音樂教師專業化成長缺少指導和規范。
2.師資不夠。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4.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不夠深入。
5、學生鍛煉機會較少。
改善設想:
1.給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加強業務能力,提高個人專業素質。
2.對學生進行摸底,實行分層教學,加強美育引導。
3.學生互幫互助,發揮優生影響力,帶動更多學生成長。
4.定期舉辦班級音樂會,分組隊表演,培養合作意識,創作能力,提高活動的熱情和表現欲。
通過一年的走班制教學摸索,我們不斷總結和研究,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實施普通高等中學走班制音樂教學管理模式是當前發展素質教育的必然性選擇,對培養現代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著重要現實意義,當前這種音樂教學管理模式是一項長期的、非常艱苦的一項工作,也是新的挑戰,我們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來規范和不斷改進,不斷進行創新,讓高中走班制音樂教育、教學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