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衛星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轉變教師觀念,由傳統的以教師為教育主體的“師本”,向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育主體的“生本”轉化。生本教育強調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鋪平道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從相信學生能力入手,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弱化考試評價,開發課外資源這幾個方面有意識、有目的地實施生本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初中體育 生本教育 課堂實施
生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本源,相信學生潛能無限的教育,它有別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為重點,以考試分數為衡量標準的教育模式,強調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圍繞學生遇到的問題來展開教學。同時,生本教育還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在體育課堂中,比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就是在體育運動中發展學生的美好情感。
一、改變教師觀念,相信學生能力
即便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很多教師仍不能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認為“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帶動下才能去鍛煉”“教師必須手把手地教學生,學生才能掌握運動的技巧”。其實,教師大可不必把學生緊緊地抓在手里,而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只要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他們就能展現出應有的能力。
“雙手頭上,向前拋擲實心球”,這是初中體育投擲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體育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在體育課上,學生圍繞操場慢跑兩圈后,可進行徒手操的準備活動,活動好身體上下肢的各個關節,為實心球教學做好準備。教師要給學生講解雙手向前拋的動作要領,邊講解邊示范,學生模仿教師動作進行徒手演練。教師認為,嚴謹的教學能使學生對拋球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有很大幫助,但學生卻并沒有教師想象得那樣認真,他們表現得非常冷漠,對教師的叮囑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其實,教師沒有必要這樣抓牢課堂,應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我練習中揣摩動作本領。教師要放開課堂、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各種練習,只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規范他們的技巧即可。
初中生有很強的可塑性,尤其在思維發展方面,不但具有小學階段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而且也逐漸具備了抽象邏輯思維,接受能力大大加強。因此,教師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
二、優化教學模式,引導合作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還使學生的發展更具獨立性,體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在九年級“熟悉球性”的籃球運球綜合教學中,學生對于籃球運球并不陌生,都能在沒有對抗的環境下運球前進。因此,教學重點不在于基本的運球技能,而在于運球過程中該如何躲避對方的攔截,提高運球水平。首先,教師可先讓學生自由練習,并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練習時間為十分鐘。然后集合隊伍,依據觀察情況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由水平較高且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教師分配練習任務,小組長負責監督組內成員的運球。在小組內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組與組之間可進行攻守運球比賽。比賽可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參與其中,由每組小組長在一分鐘內搶斷教師的運球,搶斷成功得一分;第二環節,組與組之間進行對抗,經隨機抽簽后結成對抗小組,勝出的兩個小組再進行比賽,最后選出勝利小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小組合作探究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和共同進步,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進行適時指導,防止討論偏題,確保合作探究的順利進行。
三、弱化考試評價,順應生命發展
生本教育提倡弱化或者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統一考核,強調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過多地以生硬的考試來干擾學生成長。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削弱功利性質的考試評價機制,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體質,幫助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立定跳遠對于增強學生上下肢的協調性,下肢的爆發力有很大的鍛煉作用,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上課后,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教師檢查學生的服裝和鞋子,安排見習生隨堂聽課,組織學生慢跑、做操,為立定跳遠做好充分準備。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在操場上做“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讓學生自由向前連續跳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游戲引入課堂教學重點,教師再集合隊伍進行立定跳遠動作要領的講解和示范,在學生模仿動作時,教師應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接受學生存在的差異,不要過于強求每一個學生都要達到初中生立定跳遠要求的遠度,不要以立定跳遠的考核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單一標準,而要順應學生的自身發展,要明確體育課是養成學生的運動習慣、增強學生體質的課程,要在循序漸進中促供學生體能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規定:體育課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必修課,體育課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能力。生本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核心理念下產生的,教師要求注重學生的長期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
四、開發課外資源,感悟運動魅力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全面、更綜合地發展,可以借助課外資源來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運動的激情。這是符合生本教育“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教育理念的,只要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運動興趣,有助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的教學內容,教師都可以引入課堂,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去實踐。
在健美操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廣場舞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廣場舞具有娛樂性、體操性的特點,所配音樂大多是流行歌曲,深受初中生的喜愛。健美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鍛煉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運動能力,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而廣場舞可以較好地達到這一教學目標。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錄音機播放節奏感比較強的歌曲,如《最炫民族風》《小蘋果》等,使學生一聽到音樂就不由自主地舞動起來,用最快的速度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接下來,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選擇樂感和身體協調性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帶動下,小組自編自導一套舞蹈,然后各組互相展示。在學生編舞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地與學生互動,協助學生策劃動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堂進行30分鐘后,教師可集合各個小組,進行展演比賽。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師應依照學生的個性發展來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些內容和方法要能適應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實踐和探索,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總之,教師要轉變觀念,把生本教育理念作為指導選擇教學方法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放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無為而治,其舜也與”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妨借用一下,讓我們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的指導下也達到“無為而教,其師也與”的教育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楊瑞強,林淑睿.淺談生本教育理念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師友,2004(4).
[2]陳偉.“生本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自然融合[J].現代教育論叢,2008(8).
[3]石軒.生本教育如何應用到實際教學中[J].科技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