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
【摘要】高校日語教學中以語言教學為主。開設的課程以基礎日語為中心,聽力、閱讀、翻譯為輔,全方位的鍛煉學生的日語能力,提高他們的日語水平。但是作為介紹日本文化和藝術的課程基本都是作為選修課,甚至沒有條件的學校無法開設這樣的選修課,忽略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過研究希望論證日本文化藝術的相關課程在日語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關鍵詞】日本文化藝術;高校;日語專業;教學
高校日語專業的教育以教授日語語言為主,我們開設了基礎日語課,日語精讀、泛讀、日語聽力、翻譯等課程,都是為了全方位的向學生灌輸單詞語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日本文化和藝術課往往作為選修課程,有條件的學校開設了一些日本的茶道課程,沒有條件的學校甚至連文化類的選修課都難以開設,在對文化教育重視上嚴重不足。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觀察,筆者發現一些日本外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喜歡引入和日本文化藝術相關的內容來吸引學生。學生除了直觀的了解了茶道、花道、歌舞伎、能樂等日本的藝術形式以外,也消除了一些對異文化的誤解,學會從中體會外國藝術的美感和蘊含的精神層面的含義。
例如我們講到歌舞伎這個詞,往往只能講述它是一種日本的傳統表演藝術,興盛于江戶時代。但是實際接觸日本的人可能會發現,歌舞伎演員在日本現代社會的社會地位極高,歌舞伎被作為日本的代表性藝術形式由幾大家族代代傳承。在東京修建了華麗的劇場,一票難求。當這些家族舉辦活動,媒體都會競相報道,足見其魅力。這和我們課堂上對這個詞的一筆帶過非常不成比例。就和我們的傳統京劇一樣,歌舞伎在現代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傳統劇目經常被反復排演,現代的歌舞伎人依然在創作新的劇目,融合了現代的審美和意識形態,受到老中青隔代日本人的愛戴。那么我們的學生能否在課堂上就認識到這一點,還要看老師們的努力。當我們遇到這個詞,或者在文學史上講到這段內容,應該給這種藝術形式更多的關注,并告訴學生它在現代的重要意義和地位。
再比如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在中國的高校中可以說是愿意被引入的一個內容之一。只要是具有一定的財力或贊助,想要在學校內修建茶室,采購日式的茶具似乎并不成問題。當然具備這個條件的高校并不多,而且更主要的問題是教師的配置。有些專業的外語學校,身處沿海等發達城市,來交換交流的外籍教師比較多,曾經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將茶道理論和實際操作做成樣本的日本老師會有更多機會來到這樣的地方來進行教學,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教師,茶道課程很難動手實踐。沒有條件建立茶室和聘請專業老師的高校日語專業要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對茶道的理解,也是我們需要動腦筋的問題。日本茶道和花道都體現了獨特的日本審美意識,中方教師想要了解其精髓,自己也要潛心學習,才能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
舉了以上兩個例子,我們來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為日語專業的學生開設豐富的日本文化藝術課程。說到日語語言知識,我們的老師可能信手拈來,但是說到這些文化藝術的知識,恐怕沒有幾個老師能說自己是專家并有自信開設課程。這也是由于我們這些教師在自己的大學日語學習中沒有接觸過多少和日本的文化藝術相關的內容。從前學習時的短板在如今的教學中體現出來。我們除了通過課本潛心學習這些日本文化藝術知識以外,通過更多現代的手段獲取知識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創造條件多看日本的電視節目,了解每天日本發生的事情,多關注藝術家的動向和新作品的發表;另外,現代媒體發達,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歌舞伎、花道、茶道的表演視頻,在教學生之前自己先充分理解其精髓,歌舞伎和能樂的DVD也更容易獲取,在學生借閱的圖書區可以增設這些有聲讀物;增設一些經費來采購茶道用具和花道用具,在課堂上用實物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日本藝術形式中特有的工具;在招聘外教時,多向具有這方面才能的外教傾斜,能夠講授歌舞伎、能樂、狂言等藝術形式的外教,能夠表演花道和茶道的外教都是我們非常需要的人才。
以上是筆者對在高校開設更多更有內容的日本文化藝術課的思考和討論。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在學習日語語言的同時,更加深入的了解日本人精神層面的東西,從而達到更好的更全面的學習目的。為了這個目標,日語教師們要不斷的自我完善、開拓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的范圍和含義不斷的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