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習者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語言輸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信息的獲得并不是對所聽材料文字的簡單相加,而是對整個語篇意義的掌握,是聽者理解整個語篇情景的過程。本文結合高中生在聽力理解中所存在的問題,將功能語篇分析運用于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探索PWP模式新解,以期改進傳統聽力教學,提高學習者的聽力水平及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聽力教學;語篇;功能語篇分析;PWP
一、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的加強,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聽、說、讀、寫是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技能。在這四項基本技能中,聽是第一位的,它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直接關系著語言輸出的內容與質量,尤其體現在語音方面。一直以來,由于環境、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聽力理解一直是高中生的薄弱環節。良好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探討高中生英語聽力教學模式對高中生的聽力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1、常用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階段。它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教學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學實踐,又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踐中開發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從大體上看,傳統聽力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聽力教學“三部曲”,即聽錄音材料——對練習答案——再聽錄音材料。目前很多高中英語課堂對聽力的教學還是沿用“三部曲”模式,遇到學生聽不懂的材料便反復放音。正如Brown指出:“這種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如何記憶,而不是讓學生如何學會聽和解決聽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這種聽力教學模式教師只停留在聽力材料的詞匯意思上,而不注重對意義和語境的分析,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科學的策略指導,學生也容易失去對英語聽力乃至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聽力水平不高。
2、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原因
影響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原因很多,束定芳和莊智象認為,影響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包括聽力材料的特征、說話者的特征、任務的特征、學習者特征和過程特征。概括起來主要有語言本身的因素、語言背景知識,分析綜合能力和心理因素。
首先,語言本身的因素,語言本身的因素包括語音、詞匯、句法三個方面。聽力學習要求學生有較扎實的語音知識,詞匯積累與語法知識。因為當聽力信息輸入時,聽力理解的首要任務就是根據語音、詞匯、語法來判斷意義,然后才能聯系背景知識,體會其中的“言外之意”。如:I should have gone to school yesterday。如果學生對should have done這種語法現象不熟悉,很容易誤以為他昨天去了學校。
其次,語言背景知識。有不少學生反映當聽到自己所熟悉的材料時,即便有些生詞也能理解大意。但是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材料時就感到很困難。有些盡管能聽懂字面意思,卻不能理解真正的含義,原因就是缺乏的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比如,如果學生對西方有關Easter Day的背景知識不了解,在聽到egg,bunny等詞的時候就會感到不知所云。
再次,分析綜合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主要體現在聽的過程中對語篇的理解能力。在聽的過程中,隨著故事的展開,聽者需要根據上下文,運用積極的認知策略對語篇進行理解。如The king died,the queen died of grief。在此語篇中,我們可以從上下文推斷出皇后是因為國王去世的事實悲傷過度也相繼去世了。
最后,心理因素。由于國內語言環境、本族語與目標語差異大等因素,很多同學的英語綜合能力本身就比較薄弱,再加上聽力中無法控制聽力材料的難度、速度與節奏,很容易在測試中表現緊張、焦慮,精力難于集中等,若教師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就會抑制學習興趣與熱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功能語篇分析
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一個語意連貫的語篇必須具有語篇特征,它所代表的是整體意義。我們一般把Halliday的以系統功能語法為理論指導的語篇分析稱為“功能語篇分析”。功能語篇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語言本身。文化語境指語篇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所能表達的意義。與語篇傳遞交際意義有關的時間、地點、談話內容、談話雙方的關系等因素是情景語境,情景語境決定了語篇的合適性和連貫性。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義、詞匯—語法、音系或字系。
把功能語篇分析的思想融入英語聽力教學中,就是從分析語篇功能入手,從整體上了解語篇的主題和對象,通過功能語篇分析中主位分析和信息結構分析等手段,更準確地理解語篇的內部結構。同時,對該語篇所處的文化情景語境進行剖析,推測背后的文化語境,從而達到對聽力材料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四、功能語篇分析理論指導下高中英語聽力PWP模式
傳統聽力教學一般分為PWP三階段,即聽前(Pre-listening)、聽中(While-listening)、聽后(Post-listening)。聽前階段目的主要是激發動機、引出話題、激活背景知識;聽中主要是學生運用自身知識及策略處理信息的過程;聽后是分析材料、補充知識及養成聽力好習慣的過程。為了改變傳統聽力的“三部曲”,即“聽錄音—對答案—做練習”,筆者探索PWP新解。
1、聽前背景文化輸入
學生的聽力材料內容一般是英語國家的真實生活情景或模擬情景,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識、歷史背景、日常生活常識等諸多內容,所以了解語言背景知識至關重要。只有了解材料中語言的語境知識,才能真正理解聽力材料所要表達的意義。這一步是學生理解語篇深層意義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聽前應輸入相關背景知識以幫助理解。如2016年高考全國卷中的第十題:問題是Why does the woman make a call?此題有關生活中訂房服務,若學生對背景知識不了解就很容易誤選。
2、聽中語篇策略分析
首先,聽力過程中按照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順序,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從功能語篇分析的角度看,句子分為主位和述位。Halliday認為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述位是圍繞主位所說的話,是對主位的展開和句子的信息主體,往往是話語的核心內容。根據句子的這種排列規律,聽力中學生策略也應如此,根據已知信息推斷未知信息。如2015年高考卷中的試題設計:
M:You look pale,Stephanie。Whats wrong?
W:I dont feel good。I have a bad headache……
M:Why dont you go to see a doctor?
W:Yeah,I think I should。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Ms.Jenkins need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
M:Well,its Wednesday today。
……
在此題中,聽者可以先得知Stephanie生病但沒有去看醫生,以此為已知信息,然后再去尋找未去的原因。同樣,告知今天是星期三,在這基礎上推斷報告的時間。經過推理后得出問題“Where are the speakers?”等的答案。
其次,注意語篇銜接與連貫分析能力。使語篇連貫通順的方法很多。學生應注意分析語句之間的銜接。如2016年高考卷第五題:
We need to have some fresh air。Do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
As a matter of fact,Im feeling a bit cold。
此對話中雖然回答者表面上沒有回答提問者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從句子的邏輯中體會她的“言外之意”——即“還是讓窗子關著吧!”。這樣what does the women mean?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很容易得出了??梢娬Z篇的連貫分析能力也是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對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3、聽后語法講解、習慣養成
在聽完材料之后,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對答案。應對所出現的由語法知識造成的困擾進行講解。并要求學生從整體上讓學生了解語篇的結構及其表達的功能意義,分析說話者如何表達意義。同時分析語篇當中可使用的策略,找出理解語篇的關鍵所在,促進學生良好聽力習慣的養成。
五、結語
系統功能語法是一種比其他理論更適合于語篇分析的理論,這種系統功能語篇分析指導下的聽力教學PWP模式能培養學生根據語境和語言知識對語篇進行表層及深層的意義進行解剖,通過語篇特征、銜接手段等準確快速地把握信息,理解說話者的意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生聽力水平,還能使學生克服聽力焦慮,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無法適合所有學生,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做出相應調整,做到因材施教。只要這樣,教學理論才能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學生的英語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Brown, G.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0.
[2] 束定芳, 莊智象.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3] 黃國文. 語篇分析概要[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4] 黃國文, 葛達西. 功能語篇分析[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簡介】
郭素萍(1990—),女,漢族,江西信豐人,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