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
摘 要: 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受教師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課堂教學教學脫離于學生實際;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貫徹“三貼近”原則的建議是:堅持貼近學生,以人為本,打造生命課堂;堅持貼近社會實際,打造時代課堂;堅持貼近生活,打造生活化課堂。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 德育課堂教學 “三貼近”原則
當前中等職業教育依舊存在學生不想學、不愛學的狀況,學生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沉悶,教學效果不佳。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德育教學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境地。不少中等職業學校過于重視專業技能教學,而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德育教師配備不齊,課程開設不正常,不僅影響德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更嚴重影響德育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二)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
某些老師仍在死死地堅持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甚至教師的角色行為、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交往方式等未有改變。不少教師對教育教學功能的理解狹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讀書,不懂得教育是在開啟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仍留戀老一套課堂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教學脫離學生實際。
在實際教學中,某些教師并未真正以中職學生思想、心理特征為出發點開展教學活動,并未真正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和發展。大多仍舊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沒有將學生的思想實際作為該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導致學生不能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所學知識,就會感到德育課的無趣、無利和無用,極大地削弱德育課的教育實效。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沒有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討論。少數教師教學手段落后,僅停留在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一張嘴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不多,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中職德育課程考核方式仍然沿襲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利用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水平,體現考試分數高就意味著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高的錯誤觀念。所以現階段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顯然有失偏頗,不僅難以切實發揮德育考評的引導作用,還會對學生學習德育課程的目的形成誤導。
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貫徹“三貼近”原則的建議
(一)堅持貼近學生,以人為本,打造生命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要注意:第一,德育就是“育德”,學生是學會做人的主體,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是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不能把學生看作是被動的受教工具。第二,把學生看成具體的人、有個性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正確對待學生個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在教學中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和對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思考,其結果必然是制約人才的培養。第三,把學生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克服灌輸多、引導少,講解多、思考少,抽象道理多、行為指導少的弊病,而代之以引導和激勵為主,并耐心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堅持貼近社會實際,打造時代課堂。
堅持貼近社會實際,就是要緊密結合社會現狀和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行為。在課堂上,要努力縮小社會實際與課堂內容的差距。現在的中職學生興趣廣泛、精力旺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歡關注國內外大事。德育課教學要把最新的時政材料融于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堅持貼近生活,打造生活化課堂。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這就是說,教育存在于人的整個生活之中,不應該有脫離生活的教育。教育要從純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來,回歸到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構建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原教育部長周濟說:“德育工作要做到孩子心里去。”因此,我們要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讓講臺成為舞臺,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課堂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總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只有貫徹好“三貼近”原則,緊密聯系實際,更貼近學生和生活,才能提高德育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