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學校采取了“廠中校”“校中廠”“合作經營”“自主經營”等多種形式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取得了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培育學生職業精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的成效。同時,實訓基地還存在規模小、產品少,教學組織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應該建章立制,強化管理,拓展功能,擴大規模,系統規劃,提高水平,促進生產性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生產性實訓基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00112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一直施行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理論教學,而實訓教學沒有被擺上應有的位置,學校與企業相分離、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相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懂新技術、新工藝,缺乏與企業崗位相適應的實踐操作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實訓設施不足、雙師型教師不足、實訓成本高、實訓模式落后。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經過實踐研究,筆者認為緊密聯系行業企業,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筆者所在的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經歷了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之后,對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校內外初步建立了中西餐烹飪、旅游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等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6個。
一、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形式
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北海市烹飪協會、合浦惠來寶有限公司、北海一手貝藝等企業深度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建設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同開發了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建立了以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平臺,以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為教學團隊,學生以企業員工身份參與生產的“教、學、研、產、銷一體化”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
1.“廠中校”形式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作為中職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擁有一套先進的數控技術生產設備,但運行這套設備需要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實訓指導教師,導致數控專業的實訓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學生的技能操作遠遠達不到該專業的教學要求。為此,學校在2013年主動與合浦惠來寶有限公司合作,在惠來寶公司成立“廠中校”,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數控專業設備,由企業提供相關原材料和技術人員,組織學生開展生產和實訓,這樣在生產產品的同時,又能達到實訓的目的,真正實現“學做合一”。
2.“校中廠”形式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南珠系列手工藝加工項目作為學校中職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特色項目,在項目建設中采購了貝雕等南珠系列手工藝加工設備。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貝雕等民族手工藝技藝,學校與許承斌等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合作,引企入校,在校內建立了“北海一手貝藝”企業,同時作為學校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利用學校設備和企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優勢,運用市場機制運行,在生產產品、經營業務或技術研發的同時,完成對該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訓、實習、生產等任務。
3.“合作經營”形式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學校與北海市烹飪協會合作,聘任北海市烹飪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等為學校中西餐烹飪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經理,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中西餐烹飪設備,共建學校中西餐烹飪實訓基地(校內)、疍家飲食文化實訓基地(北海市教育局)、校園飲食文化實訓基地(北海中學)等4個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從烹飪生產性實訓中加深了對烹飪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參與烹飪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專業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烹飪實訓基地的菜品研發、生產制作、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在真實的職場氛圍、真實的產品制造過程、真實的企業文化中實現了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觸。學校自主經營,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訓和生產任務,在規定實訓課程外,還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以解決部分貧困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
4.“自主經營”形式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學校還采取公開招募的形式,招募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及掌握一定咖啡技術的在職教師擔任咖啡文化實訓基地管理人員,實訓基地除了教學、實訓任務之外,還對外經營并承擔咖啡技術培訓任務。在咖啡文化實訓基地中,不僅學生提高了專業技能,實訓基地教師也在實踐中得到了磨煉,迅速成長為“上得講臺、下得基地、做得項目、擅長經營、懂得管理”的復合型教師。
二、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成效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開展專業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更是實現中職學校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課程內容,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載體。
1.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降低辦學成本
為降低辦學成本,學校積極與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生產性實訓基地的設施優勢,改革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開發和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體系,選取合理的市場產品與學生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探索一種既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學校技能訓練成本,同時又能培養學生技能和創新能力,樹立質量意識,實現“三贏”的實訓教學模式,具有現實意義。
2.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更有利于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形成
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其他基地相比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將企業的產品融入實訓中。學生在全真市場下進行實訓,不僅可以掌握設備的操作方法,而且對產品的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檢測也進行了深入了解,這樣可以較快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在就業工作中能盡快適應企業。
3.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利于學生職業精神的養成
職業精神在現代企業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員工的職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也早已不再局限在職業技能上,很多企業都成立了企業文化部或類似部門專門負責對員工職業精神的培養。生產性實訓基地可微縮企業真實生產場景,學生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進而實現“學生職業素養與企業崗位要求零距離、學生畢業與就業零時間”的目標。
4.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利于復合型教師的培養
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的教師與企業的專家可以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課程實施方案及教學計劃,特別是實訓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教材編寫以及專業崗位技能要求的制定等。學校可以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考察,讓教師參與生產性實訓的指導,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學校教師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行教學、教研、經營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成長為“上得講臺、下得基地、做得項目、擅長經營、懂得管理”的復合型教師。
三、目前生產性實訓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生產性實訓基地規模小,產品少
受學校辦學資金制約等因素影響,學校目前的生產性實訓基地規模不大,服務項目數和業務量較小,能夠組織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的時間和人數還是有限,生產性實訓占實踐教學的比例不高。比如學校的咖啡文化實訓基地,服務對象僅限校內部分師生及外來參觀考察人員,業務量不大,可以為學生提供的生產性實踐崗位有限。
2.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組織水平有待提高
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指導教師主要由學校專業教師及企業技術人員組成,目前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指導水平不高。學校專業教師實踐技能不強,企業技術人員缺乏教學經驗,既懂做又會教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同時,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和典型性。實訓項目內容往往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缺少規劃及系統考慮,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對接程度還不夠緊密。比如學校的幾個烹飪專業實訓基地,雖然聘請了北海市烹飪協會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帶領學校師生對北海疍家特色菜肴、校園健康營養菜肴等進行了系列研發,目前也開發編寫了對應的校本教材,但在實訓教學中仍缺乏系統性、遞進性及典型性。基于以上原因,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教學組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生產性實訓基地發展的思考
1.建章立制,強化管理
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教學實訓,為保障其不偏離主要目標,要建立健全基地內部的管理和運作機制,落實機構和人員,明確職責,保證基地教學實訓功能的實現。還要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考核和預警機制,對無法按合同或章程履行人才培養義務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或負責人,先給予一定期限的整改,經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應終止與其合作。
2.拓展功能,擴大規模
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與一般實訓基地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教學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體。學校可以整合政府、行業、企業等資源,根據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特點,有計劃地拓展技能考證、員工培訓、技術研發、成果展示等功能,不斷擴大基地生產服務規模,實現基地效益最大化,促進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學校的烹飪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在2015年就承擔了北海市教育局的“雙師型”教師培訓項目,2016年對外開展了“家庭廚藝”培訓班及“親子廚藝”培訓班,并于2016年成功申報了兩個省級教改項目,把基地拓展成融中職教師培訓、技能研發、技能鑒定、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實訓中心。
3.系統規劃,提升水平
要提高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教學組織水平,應制定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整體規劃。學校應根據專業、課程、實訓內容等要求對基地建設制定系統整體規劃,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實施,同時要提升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水平。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指導水平,鼓勵實訓指導教師不斷開發適合的工學結合課程,優化實訓項目,完善對工作過程的指導評價。通過增強軟實力,提高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教學組織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蔡智軍.職業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運營模式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6(6).
[2]申屠江平.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9).
[3]巫修海,張國慶,李金國.校企共建數控技術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6).
[4]吳志峰.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2(32).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