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冰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文化對于學生的價值觀、文化發展、文化轉型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因此,只有營造良好的班級人文環境,讓學生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康向上的個體,減少學生在品德、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向上發展,才能培養本領過硬、身心健康的中職學生。
一、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狀態
所謂“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指導下,全體學生都參與的在促進班級全面建設過程中所創造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中班主任和學生都要參與進來,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和學生的狀態來看,大多數中職學生存在以下一些特點:1.學習成績不好;2.個人綜合素質參差不齊;3.厭學情緒比較嚴重;4.沒有具體的人生目標;5.沒有升學壓力等。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中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的多了起來,各種專業應有盡有,只要市場需要,學校就開設相應的課程,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文化的養成。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如何搞好中職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就顯得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學校、班主任和學生都要有班級文化建設的意識,并付諸行動。
二、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理念
盡管中職院校的學生在之前的一些學習、素養和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但這些不足和缺點并不能證明他們就是被社會所忽視的一個群體,他們也需要被認同,被關懷。他們學習成績也許不好,但他們的技能學習卻是很棒的;他們行為習慣不好,素養不高,并不表示他們就沒有想改正、想提高的想法。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職責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教書”是任務,“育人”才是根本目標。這個人要怎么“育”?建設好班級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以班級文化建設作為教學目標,我想通過這樣一種活動來調動起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并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能夠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不要自暴自棄,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讓班級文化豐富多彩,班級氣氛融洽。
三、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傳統觀念認為,班主任在整個班級中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有絕對的權利,班上大小事務都是由班主任說了算,學生就是處于一種絕對服從的地位,班上不管出現什么狀況,或是科任老師遇到任何與班級有關的問題需要處理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班主任,在他們眼里班主任就是萬能的。但是,班級文化建設能僅僅依靠學生或班主任嗎?回答是否定的。班主任在班級中充當的角色就像一個舵手,他要把握整個班級發展的方向,他要通過自身的魅力和價值觀去影響他的學生;學生就如一群水手,他們要在舵手的領導下不斷做出調整,以保證班級這艘大船在驚濤駭浪中能夠平安前行。
四、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1.班級制度建設
班級制度的建設包括班規的制定,考勤制度的設立,獎懲制度的設立等。首先,必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經過全班同學的討論,征求各個科任老師的意見,最后,在綜合所有意見的基礎上,班主任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把所有意見做個匯總,并加入自己的一些較客觀的想法。在班級制度的制定已形成初步雛形的時候在班級上公布,讓所有參與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然后再不斷地修改直到最后形成比較完善的制度。
2.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1)教室墻壁文化建設。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張貼著班級的“厚德載物”四個大字,這是全班經過討論確定的,意味著每個同學都要在“德”上嚴格要求自己,有德,才能正確運用所獲得的知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隨時都能對學生起到提醒、告誡、激勵的作用。教室側面墻壁上張貼著班規和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盡可能多的發揮墻壁的作用,讓墻壁成為學生心靈成長的家園。
(2)文化氛圍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信念,把“閱讀的習慣”搬進教室,開展班級閱讀活動。在教室一角設立存書處,每周利用主題班會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開展讀書心得的活動,學生講心得、談收獲,評述通過閱讀書籍增加的智慧和知識及如何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使班級中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3)宿舍文化建設。內務方面,以學校學生會每日的常規檢查評比為契機,全方位進行內務建設,被褥、臉盆、地面、桌面、窗戶都是文明宿舍的評比標準;同時號召各宿舍建立屬于自己的特色文化,讓學生一進門就能感覺到宿舍成員的集體風貌,使每個成員能在宿舍里得到真正的放松與休息。人際關系方面,好的宿舍建設可以調節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宿舍的布置、打掃和內務整理的過程中使得學生之間的關系得以和諧發展,讓學生更多的學會團結與合作,化解矛盾,從而把宿舍文化建設得更好。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