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國
摘 要:良好的閱讀環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致力于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深入閱讀,通過互動探究活動,加深閱讀體驗,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情境;閱讀;興趣;疑問;體驗
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教師要因材施教,采取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優化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的發展。
一、以情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的導入環節相當于一首音樂的前奏,對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與欲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富有情感的閱讀環境。教師要以激情吸引學生,以激情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如學習《望廬山瀑布》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詩的感情基調,采取示范讀或者領讀的方式導入,教師以激情影響學生進入良好的閱讀境界,進而全面而深入的學習。在領讀或者范讀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體味詩人的情感,想象詩中的壯麗景色,學生自然會進入詩人營造的意境,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再如執教《鋤禾》一文時,教師著重讓學生把握珍惜糧食的情感基調,體味農民辛勤耕作的境況,學生就很容易進入詩境產與作者達成共鳴。所以,在導入環節,要以情感感染學生,接下來通過進一步閱讀,讓學生有更豐富、更深切的情感體驗。
二、巧設疑問,激發閱讀欲望
小學生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在閱讀教學中巧設疑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并且以問題為引領,進行深入閱讀。教師所設置的疑問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要難度適宜,具有開放性,富有趣味。如學習《海倫·凱勒》一文時,教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海倫與普通人的經歷有什么不同?海倫具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假若人生中只有三天光明,這三天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學習這文章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感悟到了一種什么精神?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促使學生去深入閱讀,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三、情景渲染,加深閱讀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作,這些文章或記事、或抒情,意境深遠。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時,要對文章的情景進行必要的渲染,讓學生身臨文本情境,加深情感體驗。
如執教《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文章的一些概要性信息:作者從15歲就離開生養自己的故鄉,在外漂泊。遠離故鄉多年的人,每當節日到來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思想情緒?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詩人此時的心理感受。通過對作者的境況進行渲染,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并且也促使學生進入了閱讀的境界。通過情景渲染的方式,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動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
四、形式多樣,提高閱讀實效
實踐證明,豐富的閱讀形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閱讀形式,提升閱讀效率,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閱讀有默讀、朗讀、略讀等基本形式,采取哪種形式進行閱讀要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加以選擇。如學習詩歌《春曉》時,教師讓學生使用朗讀的方式,學生可以在朗讀中進入文本意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體味作者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情感。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可以選擇精華段落,或者學生喜歡的片斷,讓學生朗讀品味。同時,讓學生養成習慣,遇到自己有感觸的段落可以反復吟詠、體會,提升閱讀效益。
五、自由閱讀,保障閱讀質量
自由開放的閱讀環境是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提升閱讀質量的保障,學生在自由、民主的閱讀環境下,才能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由閱讀的空間,開展有效的小組互動與交流,對于學生的疑難問題,可以作為小組的探究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加深體驗,暢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辯論等方式,讓學生間觀點與觀點交流、碰撞,意見得以相互補充,看法得到相互借鑒,最終通過互動探究達成共識。如學習《臥薪嘗膽》一文時,教師就采取了讓學生自由閱讀的形式,學生邊讀邊將問題記錄下來,最后小組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并且逐個進行交流與探究,最終得以解決,在閱讀中學生逐步掌握了閱讀方法,有效提升了閱讀思維能力。
總之,良好的閱讀環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致力于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深入閱讀,通過互動探究活動,加深閱讀體驗,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素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