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妹妹
摘要:當下,中職德育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抽象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中職德育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對教學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激活中職德育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拓展中職德育校本教材微課教學課堂活動
中職德育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也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然而當下中職學校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學生對德育課程并無好感,甚至存在著漠視這一學科的現象,這使得德育學科的育人效果難以彰顯。造成中職學生漠視德育課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德育課程理論性較強,抽象乏味,教材內容欠缺趣味性和可讀性,枯燥空洞的大道理難以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同時社會的發展也造成教材的相對滯后性和局限性;三是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單一,以說教為主,課堂氣氛不活躍。
要想改變中職德育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需要教師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之上,對德育教學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德育課堂教學不應局限于教材,教師應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教學資源,運用多種形式巧妙地拓展課堂知識,延伸相關課外知識,將大量鮮活且具有時效性的教學資源帶入課堂,從而營造開放、有活力的教學氛圍,改變教學效果不佳的現狀,激活中職德育課堂。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渠道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一、充分挖掘優秀電視節目資源,借助時政熱點拓展延伸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進入了“屏幕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離不開各種“屏幕”(包括電腦、電視、平板、手機等),他們更愿意接受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素材集于一體,教師可廣泛應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適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可充分挖掘優秀的電視節目資源,作為多媒體教學素材,借助時政熱點對中職德育課堂進行拓展延伸。優秀的電視節目往往形式多元、內容豐富,選題緊跟時政熱點,敘事講究技巧,融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在教學中選用優秀的電視節目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精彩、真實鮮活,解決了德育教材的相對滯后性和局限性的問題,改變學生對德育課堂內容呆板無趣的印象,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積極思考。例如在講授《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七課第二課題《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時,筆者就選用了《焦點訪談》20140403期“高音炮轟廣場舞”的節目視頻,引導學生探究思索廣場舞與居民休息權如何兼容的問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時政熱點,提高了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中央電視臺優秀節目眾多,除《焦點訪談》外,《今日說法》《道德觀察》《經濟半小時》《旗鼓相當》(原《狀元360》)等節目中的資源,筆者在教學中也經常選用,還包括地方電視臺的《非你莫屬》《法眼》等節目資源也適合中職德育教學使用。除此之外,中職德育教師還應當關注本地新聞節目,在教學中可廣泛引用本地的新聞案例,教學資源、案例的本土化更能激發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二、精心制作微課,延伸課外知識,打破課堂時空限制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課教學也應運而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成為當下教育領域的熱點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除了根據教學需要在部分課堂中使用微課教學之外,還可將微課教學應用于補充或拓展課外知識。在教學中視教學需要或學生興趣,可補充或拓展課外知識,但又常常受到課時的限制,此時微課教學就成為一種最佳的選擇。它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為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拓展延伸提供了空間和載體。例如在《豐富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當下最典型的信貸消費形式——信用卡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而中職學生畢業后也將達到申領信用卡的年齡,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對信用卡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但受限于時間因素,課堂上無法完成這一課外知識的延伸,因此筆者錄制了一節10分鐘的微課《關于信用卡,你必須知道的》,提供給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未來成為“卡奴”。又比如在教學《貨幣的神奇力量》這一課時,筆者錄制了微課《貨幣發展史》,學生對這一節微課興趣濃厚,也帶動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學習熱情。
微課教學手段的使用不僅能拓展延伸課外知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為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中職德育教師應主動學習微課制作的相關技術,熟練掌握微課制作的相關設備和軟件,精心構思微課教學內容,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課外延伸和自主學習的載體。
三、積極開展活動教學,巧妙拓展課堂知識
傳統的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單一,說教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學習,對課堂知識不想學習,或聽過就忘,造成德育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為了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能學有所獲,在教學中筆者常采用活動教學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并適當拓展課堂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中職學生參與活動熱情高,渴望表現自己,采用活動教學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三課題《投資理財方式》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掌握各種理財方式的優缺點、利弊,筆者提前兩周布置學生分組進行10萬元模擬理財活動。第一小組利用手機模擬軟件進行10萬本金的股票操作(中午時間操作);第二小組通過向銀行咨詢或上網查找,了解10萬元儲蓄的收益;第三小組查找用10萬進行投資債券的收益;第四小組負責查找10萬元存入余額寶的收益。課堂上各組派代表介紹各種投資的特點及投資的收益和風險。學生對這一活動參與熱情極高。有了來自活動的親身體驗,學生對投資理財的知識有了更感性、具體的認識,而不僅僅只是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學生對相關知識印象深刻,真正學有所獲,提高了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創新德育教學資源
當下,教育部提出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也提出德育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而僅以教材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顯然難以實現目標。在此背景下,筆者同德育組其他教師共同開發了校本教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創新德育教學資源,拓展了本校德育建設的新途徑。編著的校本教材圖文并茂,語言平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其最大的特色是在“家鄉在行動”這一欄目,精選了大量本縣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向身邊的榜樣人物學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此外,筆者所在的教研組還開發了校本教材《致敬榜樣》《記住鄉愁》《悅讀法律》,作為學生的課外補充讀物,形成了一整套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為德育教育的有效拓展延伸提供了條件。
中職德育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延伸中職德育教學的空間,從而改變德育課堂沉悶的現象,激發學生對德育課堂的興趣,幫助學生在德育課堂能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構建具有實效性和時代感的快樂德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