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摘要:技工學校的學生普遍懶散。在他們眼中,中考落榜,選擇了技校似乎未來人生從此暗淡了。所以他們從坐在教室的第一天開始就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有的甚至忘記了自己還是學生,還是學習的年紀,是應該努力拼搏的時候。然而事實上,這些學生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他們只是處于迷惘期,需要一個人點醒他們,告訴他們你可以,你的未來也司以更美好。本文就如何提升技校生的自信心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技校學生 現實 學習 努力
一、大家眼中的技工學校和技校學生
也許有人認為應該對技校的學生寬松些,覺得他們不用參加三年后的高考,不用像普通高中生為了升學沒日沒夜地學習,更不用為了一道題激烈地爭論,也不用擔心每學年的期末考試,也不用……因為他們選擇了技校。在他們眼中,技校不就是輕輕松松地吃著小零食、聽著小音樂、玩著小游戲,技校不就是想聽課就聽、不想聽課就趴在桌上睡大覺,技校不就是在教室坐上幾年拿證走人。
二、技工學校學生面臨的處境
事實真的是上文說的那樣嗎?
那么筆者想問同學,三年前你可以沒心沒肺地在學校過著米蟲般的生活,那三年后呢?那時大家都已滿18周歲,從法律角度上講,是個成年人了,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可以承擔家庭責任了。現實是這樣嗎?三年處于沉溺狀態(tài)的學生可以肩負起大家的期望嗎?筆者想,能把自己養(yǎng)好已經很勉強了吧。在需要學習、刻苦努力的時期,在別人都為自己的夢想奮斗的時候,在大家都為以后儲備知識和技能的階段,你荒廢了,這些以后還能補起來嗎?當別人努力過、奮斗過、拼搏過,享受成功果實的時候,你又在哪里呢?
三、技校的老師的角色
技校老師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這時應該站出來告訴學生:提前“所謂的享受”并不是一件好事,人在什么的時候就應該干什么,否則,代價沒人付得起。
教師要不斷地告訴學生應該學習知識。從生理年齡講,他們的年齡段正是最應該儲備知識、學習技術的時候。因為一次升學失敗就此否定自己、放棄自己,那不是明智的選擇。人的一生總要經過幾次起起伏伏,受挫過、失意過、苦過、笑過,才叫完整。所以,老師要告訴學生沒考上高中不是什么大事,它只是漫長人生過程的一個小插曲。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都可出狀元。所以應該重新收拾行囊,踏上新的征程。反之,一蹶不振,只能輟學在家,過著最沒出息的啃老生活。啃老難道就是一個保險的選擇嗎?當有一天啃不起來的時候怎么辦?父母總有一天會老,總有一天不會再陪伴你的那天怎么辦?要么就是提早出去工作,成為“童工”的一員,既沒經驗又沒技術,其實質就是從事著純體力、無絲毫技術含量的一線工作,比如飯店服務員。的確,勞動不分貴賤。但筆者想問:“十六七歲時做服務員,那二十三四呢?依然是服務員嗎?你準備一邊當著服務員一邊娶媳婦兒養(yǎng)孩子嗎?”不用我說,答案是否定的。社會非常現實,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它的現實也有另一方面,只要付出,雖然很多時候不能回報百分百,但百分之十是有的。反之,如果一點也不付出,那永遠不可能有收獲。
技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理想,甚至有一部分是單親家庭。這樣的環(huán)境決定了學生只能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才能改變家庭條件,改善生活質量,走出農村,走出大山。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現在學生必須努力。為了未來的工作生涯中,可以自己選擇理想的職位、薪資待遇、福利,現在就要努力。為了以后自己的孩子有個更好的童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哪怕只是比自己當初的條件好,也要堅持努力。堅決不能放松自己,不能因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就對自己降低要求,更不能因為自己比考上高中的同學成績差而自卑,也不能因為現在班上個別同學的厭學而放棄自己。筆者想對技校的學生說:“說句不好聽的話,老師在關注你、鼓勵你,你憑什么不自信,覺得自己差,憑什么低估自己?”
四、小結
所以,學生應該相信自己。只要你想,你也可以像那些高中同學一樣,學好文化知識,迎接三年后的高考。一次失敗并不代表永遠失敗。同時,三年后學生得到的還有一門技術。豈不是比別人更有優(yōu)勢?那時,你的選擇條件反而比別人多,可以上大學,也可以早點就業(yè)掙錢養(yǎng)家。總之就是一句話,只要懂得努力,只要肯努力,未來一切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