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芬
摘 要 針對目前小學作文教學模式的現狀,學生作文能力力圖通過此次作文批改,把批改作文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學生只管做作文,教師只管批作文,做批分離的弊端。主要采取教師批改與學生互批互評相結合的形式,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逐步培養學生互批、互評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能自覺地又心情愉快地參與到作文批改當中,使學生能真正地成為作文的主人,最終實現學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欣賞、評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從而不斷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 作文批改 互批 評價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58-02
新課標強調:“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這就要求習作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廣泛的參與,在評價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知道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了評價主體的一員,評價就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學生則真正地成為了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如今我帶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已經連續三年了,在實踐中我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作文評價策略:我們教師不僅做好學生作文的評價者,更要成為激發學生、家長等人參與到作文評價之中的促進者。變單一評價為綜合評價、多元化評價,讓作文評價充滿色彩。
一、自我評價
在學生每次寫完習作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認為精彩的語句和詞語,寫一寫自我評價。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有種參與感,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感。自我評價也有利于學生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養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每次評價作文前,我根據習作的類型,讓學生明確作文評價的標準,確定清晰的目標。再讓學生依據它來進行自我評價,充分發揮小學生自我評價的作用。另外,我還經常讓學生給自己讀一讀自己的習作,這也是學生自評的一種方式。他們在自讀中或是發現習作中的問題自覺修改,或是自讀自賞,為自己的習作而驕傲。
二、獨立批改
獨立批改是指兩位同學相互交換習作進行批改,互相學習各自的長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討不同的想法,這些內容多數以眉批的形式出現。最后在文末寫上總批,既可以是贊美式的評價,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獨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溝通。
三、小組討論批改
由于學生寫作水平,認知能力,鑒賞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小組互相討論批改更有利于全組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根據習作水平不同組成4人的小組,批改這一小組同學的習作。自己讀習作,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見,最后由一人執筆將小組的意見寫到習作批改欄中。這樣的批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優秀習作被小組同學肯定,能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感,激發習作的興趣;自己的文章一經同學評改,也會令自己豁然開朗,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迅速發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鑒別人的構思、寫法的精妙之處,領悟寫作的方法。
四、教師批改
學生批改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互批后教師更不能萬事大吉。檢查互批結果,對互批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補充、糾正,保證批改的質量,是教師批改的主要任務,當然教師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對學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導。
學生一篇作文寫好后,不僅僅是自我評價后就結束。一般情況下,我讓學生的父母也成為習作的欣賞者,然后在小組內進行廣泛的交流,相互評價,讓學生的每次習作成為有讀者的習作。有時,我在班級內開展“作文周”的活動,每天一篇作文。這樣,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朗讀優秀的作文。我就將獲得三顆星的學生名字寫在小黑板上,這樣的學生一般約為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并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名曰“今日推薦”,讓學生去讀這些佳作,每人至少讀三篇,還要把自己的評價寫在同學的作文本上。看到自己的作文成為榜樣,學生的那種感覺沒法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沒有被推薦的,更想知道別人作文取勝的地方。這樣,學生每寫一次習作,就有多人閱讀、評價,作文評講就化被動為主動,將傳統的“孤立、靜態”習作行為轉變成過程性、動態作文,使小學生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也使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成為小學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重新地更好地為寫作服務。
總之,組織學生開展作文互評互改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評學生看”的批改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了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互改互評作文的能力。讓同學們在文章修改過程中檢查文字、完善主旨、豐富材料、調整結構、潤色語言,從而使他們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教給學生互改互評的方法,“授人以漁”,讓他們學會互改互評、善于互改互評,在今后的學習中也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