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59-02
語文是一門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學科,同時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追求有效,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需要語文教師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考,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此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認真學習,轉變觀念,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實施語文有效教學,最關鍵因素是語文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觀念陳舊,拿著新教材進行的還是傳統的老一套教學理念;二是惰性難改,常常做“拿來主義”者,照本宣科,鮮有創新精神;三是關注點上有偏差,教學時只關注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四是反思少,寫每一堂課教學反思的更少。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新課程培訓學習的機會,轉變觀念,運用新教學方法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使博大精深的語文散發出非凡的魅力,使學生真正學習和傳承到中華文化的一些優秀和精髓的東西。
3.轉移關注的重點:(1)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立足于學生全面的發展;(2)關注教學效益,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具體,科學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既反對拒絕量化,又反對過于量化。
4.做一個有反思力的語文教師。具有反思意識,堅持寫教學反思,不斷反思日常教學行為。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5.積極探索一套策略。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并在課堂中靈活運用。多聽課,多看講座,多學習名師的絕招,在教學技藝上精益求精。
二、教師組織、引導,激活學生思維
新課程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把握好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由知識的灌輸者成為課堂的組織者,為學生營造一個接納的、自主的、寬松卻又有序的課堂環境,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究,從而獲取知識;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教育資源的共享者,與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共享知識和精神財富,教學相長,實現師生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由管理者變為合作者,根據“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新課程基本理念,建立一個平等的、合作的、自主的、探究的教育平臺,教師不再成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是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由教材的忠實實施者變為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者,教師的任務不再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師用書、試卷標準答案進行教學,而是積極發揮教學改革中的主體性作用,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三、教給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先讓學生學會感知教材。現行高中教材中,在各類文章夾雜組合成單元的課文教學過程中,常采用比較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記敘類文章側重敘述描寫人物景物,有少部分語句表達抒情議論;說明類文章側重介紹說明對象的特征、功用、成因、用途等;議論文類側重闡明主張,發表意見,或講道理、擺事實,以理服人。通過單元比較教學,使學生既感受到不同類文章的不同特點,而且能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深化認識,并運用到作文實踐中。
2.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其自學能力,使之能抓住重點。自學一般采用順讀法,即由“開頭—展開—結尾”逐層理解閱讀。自學是學習者主動探索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必須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一個成功的自學者總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前進的。
四、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優勢和弱勢智能互補的原則,以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讓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長處。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評價和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力爭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展示他們的長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都應以鼓勵為主,保持學生的那份熱情,引導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來構建知識,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不僅如此,自評或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每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之后,根據課堂的實效性即時反思,即時調整,而學生也應該即時反思自己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即時糾正調整,師生之間也可互評,互相啟發,使課堂設計更有效。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