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述杰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78-02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教學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生活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高一經濟常識第九課《征稅和納稅》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描述
在備課過程中,我首先調整了教學思路,堅持“以學生定內容,以內容定學法,學法定教法”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營造一個開放的氛圍,指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以探究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同學8人為一組,圍繞“稅收與依法納稅”進行討論,列出學習提綱,撰寫各自的主題活動策劃書。讓學生們在確立小組研究主題后去圖書館、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制成多媒體演示文稿,編排小品,設計宣傳畫等形式。第二個課時,各小組實施各自的主題活動,交流學習成果,在活動中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明確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以下是五個小組的活動策劃書及教師點評。
1.第一小組的活動策劃書
主題:“智慧大比拼”之稅收基礎知識篇。
內容:收集關于稅收的20道問題。
形式:“智慧大比拼”的搶答方式。
資料來源:教材、有關資料、網絡等。
具體分工:計時、計分和主持。
教師點評:本組采用“智慧大比拼”的形式,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學習,編寫成如“稅率的種類”“個人所得稅如何征收”等題目,讓學生共享資源,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2.第二小組的活動策劃書
主題:《中獎之后》
形式:小品
內容:假如你買彩票,中了大獎,如何規劃這筆獎金的使用,以及涉及的納稅問題。
資料來源:電視、教材、網絡、雜志。
具體分工:小品的創意者、表演者、主持、評論者。
教師點評:本組的表現,超乎我的想象,活動中迸發出許多智慧的火花,創意新穎,集娛樂性、知識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很多教材中沒有提到的知識,通過學生查找資料,自然融入小品。
3.第三小組的活動策劃書
主題:我國稅收的使用及現狀
形式:制作多媒體圖片資料“煙臺市近幾年市政建設成果”
內容:認識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樹立“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光榮義務”的意識。
資料來源:網絡、圖書雜志和報刊。
教師點評:本組同學的課件雖然稚嫩,但有許多理性的思考,表現出很強的實踐思想,把教材基礎知識與現實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明確了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質。
4.第四小組的活動策劃書
主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形式:針對某影視明星逃稅案,課堂模擬法庭審理。
內容:宣傳“依法納稅是公民的義務,納稅光榮、漏稅可恥”的觀念。
資料來源:教材、資料、網絡。
教師點評:在活動中學生了解我國稅收的現狀,討論偷稅、漏稅現象發生的原因,提出許多可行的對策。本組的同學生動地扮演了很多角色,以案說法,旁征博引,唇槍舌戰,據理力爭,現場氣氛活躍,鍛煉了同學們的雄辯口才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增強了同學依法納稅的意識。
5.第五小組的活動策劃書
主題:增強納稅人意識。
形式:借助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街頭宣傳標語等形式,設計宣傳畫。
內容:公民要增強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行使納稅人的權利,成為國家稅收制度的自覺擁護者。
資料來源:教材、網絡。
教師點評:學生設計的宣傳畫非常新穎獨特,富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在此活動中,明確了中學生與納稅息息相關,自覺增強納稅人權利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的稅收,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我深深地為同學們積極的參與、獨特的體驗、大膽的表揚和質疑而高興,學生的精彩表現讓我覺得這堂課是成功的。
1.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新課程三維目標有機統一起來。知識目標方面,通過預習、討論探究問題,學生們主動識記和理解了稅收和依法納稅等基礎知識;能力目標方面,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和具體事例相結合,舉一反三,增強了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最為關鍵的是,達到了課標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同學們既了解了我國稅收的若干知識,又明確了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質,增強了納稅人意識,提高了依法納稅的自覺性。
2.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將思想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語言中、行為中,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接受正確的思想,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的是引導作用。這種探究式教學不但能達到教學目標,也能增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通過討論問題,在掌握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強的滿足感。
3.由于上課形式生動活潑,學生以很大地熱情投入其中,通過自主探索、研究,增強了對政治學科學習的興趣。學生在笑聲中陶冶了情操,同學在掌聲中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學生之間的交流、爭議等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活動中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投入程度。
4.由于學習的整個過程始終以小組形式完成,而整個學習任務的最終完成又是全班各小組合作下完成的。因此,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優越性,也初步認識了合作學習過程中個人所起的作用和集體融合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從而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