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104-02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品德、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具體目標有四個方面,即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些目標怎樣才能實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由于舊的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和課程觀的束縛,使我們面對這門新課程時感到有一定困難。因此,必須改變過去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方式,領會新課程的根本目標,才能上好這樣的課程。教材中的各個目標,有的主要是讓兒童通過體驗性學習,以培養其信念與情感而主要不是認知;有的需要通過養成性學習,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有的主要是操作性學習,主要想激發兒童探索的熱情,讓兒童積累探索的經驗,通過學習獲得探索的方法。這些不同性質的學習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相對應。在這樣的課程中,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是截然不同的。教師主要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教師在實現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時也提高了與兒童互動的質量,和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想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我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為兒童的學習提供指導,為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兒童投入活動,支持他們的各種活動,同時也在進行著與兒童的合作——與兒童一起共同建構課程。例如教學《我愛我的家》這一主題活動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讓他們辦一個“我的家”作品展,每個同學都當解說員,介紹自己的家人、物品和自己家里的趣事等。并利用節假日在學校開了一個家校聯歡會,邀請學生的家長參加,讓學生與家人一起表演節目、猜謎語、做游戲(如踩氣球,二人三足等),活動中學生充分地體驗到家庭生活的歡樂和幸福,使學生養成了關心父母,愛親敬長的好品德。
二、注意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在《我愛秋天》這一課中,主題目標: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認識秋天,欣賞秋天的美,初步認識種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我讓學生學會看溫度計,讓他們當小小“氣象員”,觀測、比較夏天和秋天溫度的變化,感覺秋天已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并組織學生到操場、家周圍、田野里去感受秋天的氣息。觀察植物的變化,小動物生活的變化以及秋天的色彩,觀察秋天的果實等等,讓他們置身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去熱愛秋天。為了讓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我拋棄了簡單的、枯燥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說理教育,帶領學生去田間參加秋收活動,如收花生、割稻子、拔蘿卜等。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來之不易,這樣學生更能夠珍惜勞動成果。我相信教師把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給學生提供了活動的空間。學生學到了更多的東西,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生活。
三、強化體驗,通過活動體驗生活
體驗是品德與生活教學的三個基本環節之一。體驗也是維系認知和行為的重要中介環節,沒有體驗德育過程就不完整,因此,強化體驗是增強小學品德與生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例如,教學《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這一主題,為了讓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上學和回家。了解安全常識,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標志。并發展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我先引導學生講一講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是如何上學的,路上要經過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的標志性建筑或景點,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并引導學生畫出簡單的上學路。同時讓學生在平時過馬路時注意觀察交通安全標志,并讓學生收集各種交通安全標志,開展各種形式的展覽會。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交通標志,介紹在哪兒找到的,這些標志有什么作用,在上學路上如果遇到各種交通標志應如何做。為了強化學生對交通規則的認識,我進行了模擬游戲。讓學生輪流扮演交通民警,進行上學路上的模擬游戲,比如,聽紅綠燈指揮、避開汽車、走人行道等,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欲望,鼓勵學生自己分配角色,我根據內容創設各種種樣的情節內容,學生在模擬的交通狀態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識,養成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可見,體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強化重視體驗,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做到統籌把握,綜合、動態地實現對兒童及其活動的支持、合作與指導。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并結合游戲、情景表演等形式豐富兒童的感知世界。
新課程觀要求教師要把“以教論學”“轉變為”“以學論教”。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我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現實生活世界中去,從而引導兒童認識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形成。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