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莉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119-01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她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屈家嶺實驗小學是屈家嶺的窗口學校,因此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優良修養。我們一貫引導學生學習“小學生行為規范”,以規范做標準,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區做個好公民,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對如何開展卓有成效文明行為教育研究工作做了一些探索。數年來,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和方法。
一、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建立文明、禮貌意識的開端
孩子們雖然在幼兒園里已經接受過文明禮貌的教育,但是在教育機構以外,有很多惡劣的現象在嚴重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尤其是影視作品中一些不雅的語言、成年人習慣性吐出的臟話,使不明就里的孩子們跟著學舌,有些甚至形成了口頭禪。
針對這一現實狀況,我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文明禮貌用語成為孩子們的語言。如文明禮貌歌曲演唱比賽、故事表演、墻報、手抄報、作文比賽等。經過教育和宣傳,大多數孩子都懂得什么時候應該怎樣去說,怎樣去做,但有些孩子卻不能堅持,有些說與做不能一致。所以通過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和通過各種各樣的監督方法、鼓勵與批評并行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文明語言的好習慣。
二、文雅的行為習慣是形成文明、禮貌品格的源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要讓學生懂得這里的“惡”指的是哪些行為,“善”指的又是哪些行為。大善大惡孩子們大多能區分開來,但細小的行為就很少在意它的善惡了。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規范”深入人心,時刻牢記。切實實施“規范”:一是組織學生背誦,牢記各個條例;二是真實行動,具體落實;三是典型引路,帶動后進。其次學校還多次開展“文明雅行”班級評比,“文明雅士”的評選活動。以班級衛生、清潔區保潔、有無不良行為記錄、集合早操的整體形象等計分為評價標準。在全校形成了不亂扔,保證校園整潔;不喧嘩,保證語言文明;愛護公物,保證學校財產完整;站隊有序,維護學校形象的優良風尚。
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是文明行為的基礎
為幫助學生樹立承擔責任,關愛親人的意識,我校以開展祖國傳統文化為先導,現實生活教育為主導,成就“孝雅”行為為目的的家庭責任教育。
1.認真學習背誦《弟子規》。這是全校師生的學習任務,讀懂其中的文字,了解古人的禮儀,學習古人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
2.通過寫孝雅日記,記錄自己每天學習的收獲和自己為家庭,為家人做出的奉獻。
3.開展“我能行”勞動技能比賽。促進學生學習家務、熱心家務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勤勞的品格。常此以往,學生們養成了以真實行動回饋父母,回饋家庭的好習慣。平時開展的孝雅活動受到了家長的廣泛好評,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一生受益的教育。
四、愛護環境,熱心環保是文明行為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1.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環保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把學習課文與環保大計緊密結合起來。在學習中通曉人類的危機,在生活實踐中切實行動起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為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熱愛自然之美、珍惜自然之美,培養愛美的文雅之風,每年四月我班都會開展“尋春踏春”的遠足體驗活動。深入大自然,孩子們既領略到春天的美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更體會到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系。從而強化了孩子們心中的環保意識。
2.用義務清掃的真實行動,創造文明環境。為了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優美環境的好處,對校園實施清潔區分片承包責任制,做到校園的清潔衛生堅持天天清掃,讓學生人人參與義務清掃,人人分享勞動成果,人人從勞動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壞自己親手創造的干凈環境,人人都不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勞動成果。使維護環境衛生,成為自己的事。同時,在全班還實行了教室衛生、過道衛生、公地衛生各人責任包干的辦法。負責清掃、維護、保潔。紅領巾監督崗每天兩次檢查外,或不定期突擊檢查,發現問題取消本周衛生流動紅旗。
3.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社區環保,人人有責。組織開展的“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環保宣傳活動。同學們穿著鮮紅的校服,戴著鮮艷的領巾,拉起“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大紅橫幅標語,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用有聲的語言,無聲的行動,激起路人“愛環境,愛家園”的共鳴。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