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144-02
專家一致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形式,它通過有趣的童話故事情景,巧妙地將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讓孩子在閱讀圖文并茂的小故事時,發現其中隱藏的各類知識,同時獲得思想的啟迪,因此老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應該運用科學有效的指導策略,從而發揮繪本的最大價值,促進孩子的發展。而對教師而言,要想實現數學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前提就是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正確的教材觀和閱讀教學觀。下面,將以我執教的《各國的早餐》和王紅梅老師執教的《讓誰先吃好呢》兩堂數學繪本課為依據向大家介紹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激趣貫穿繪本始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始終把激發孩子閱讀數學繪本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如王紅梅老師在所執教的《讓誰先吃好呢》中設計讓孩子們觀察犀牛的形態:“畫面中的犀牛怎么了?”學生回答“生氣了。”教師進一步追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學生又開始仔細地觀察,“它的牙齒都咬的緊緊的。”“你生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紛紛開始咬牙切齒甚至捏緊了他們的小拳頭,仿佛自己就是那頭吃不到桃子生氣的犀牛,誰來當故事中的犀牛,把這段話給小朋友們讀一下。從觀察犀牛的表情、動作及周圍事物的變化最好讓孩子們來扮演憤怒的犀牛。孩子們沉浸在故事中,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一雙雙小眼睛完全被故事所吸引著。又如本人所執教的《各國的早餐中》的設計上運用了各國風情的美妙音樂,老師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圖畫,由近及遠,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引導孩子認識分數的時候,我還設計了讓孩子自己動手制作一份早餐,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欲望。
二、“有效提問”讓數學繪本大放異彩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那么,如何在數學繪本中激發孩子們探究的欲望呢?在教學實踐過程里,我們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使提問更具有效性。在本次繪本教學研訓中,我們也考慮用什么樣的新視角,更能上出一堂具有濃郁“繪本味兒”和“數學味兒”的課來。種種思索,我們以問題的指向為切入點,要求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何在?要從目標出發設計問題。要努力使一問一答之間傳授應有的知識,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用開放式提問突破重難點。王紅梅老師所執教的數學繪本《讓誰先吃好呢》教學活動中,重難點是讓學生根據動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排序,她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長頸鹿想第一個吃桃子,為什么呢?(從高——矮)犀牛想第一個為什么呢?(從重——輕)每一種小動物都想第一個吃到桃子,它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然后讓學生根據每種動物的特征進行探索、思考,想出他們不同的排序方法,通過開放式提問,在教學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給了孩子更寬的思維空間。
在我所執教的《各國的早餐》教學活動,有這樣一個環節,姐姐和弟弟分吃披薩餅,分成了8塊一樣大的。孩子們找到信息后,老師給學生提了個發散性的問題,問學生:“你覺得小女孩吃了幾份?吃了這個披薩餅的幾分之幾?”從而讓孩子對分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學生樂于主動與繪本的文、圖進行對話、互動,并在心中產生對繪本的積極的、能動的反應,顯著體現了把握課堂節奏的主人,是我們的學生。學生的速度決定老師的節奏,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我們認為真正的教育過程,是施教者與受教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耐心傾聽不僅有助于捕捉教學的契機,更是施教者必備的職業修養,而課堂中如果真做到了傾聽學生的聲音,重視學生的發言,會讓學生備受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數學繪本課的精彩和難以掌握之處,就在于很多現象都不在教師自己的預設和掌控之內,隨時隨的都有可能“節外生枝”或者偏離軌道。我們努力在“追問”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或者學生思考缺少深度、思維單一狹窄的時候,展開窮追不舍的繼續發問。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把數學繪本課打造的更有數學味兒來。
三、“尋找契合”使繪本和各學科融合更密切
“會用初步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的意義”是低段學生學科領域的數學教育的內容。在繪本數學教學中,我校始終把這塊內容設置在教學目標上,并在活動中實施、體現。繪本活動《讓誰先吃好呢》最后一個環節:遷移經驗,請孩子說出生活中也可以按照大小、高矮、輕重、長短來排序?有的孩子說:小朋友排隊時也可以從矮到高排;月亮的變化有時是從小到大,有時又是從大到小的;舉重運動員舉重時,成績相等時,體重輕的得勝。又如我執教的《各國的早餐》有一個片段是“我和爸爸每人吃了一半。老師問學生從中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學生說:“吃了一半。”師立刻追問:什么是一半?學生又答分成不同的兩部分或一樣大的兩部分,師隨機從中獲取信息呈現出平均分,讓學生在圖和故事中去理解數學元素。
在數學繪本教學時,我們注重了課程整合,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孩子們的道德情操。如數學繪本《各國的早餐》,孩子通過閱讀繪本,讓孩子了解各國的國情,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寫進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從各國學習分數知識,既能增長知識,還能開闊眼界,了解各國文化。
總之,繪本閱讀的過程對于兒童來說是一種快樂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的過程,更是一種自我提升的過程。作為師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如何引導孩子去發展,去探索這一過程,經典繪本猶如一粒幸福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定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