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京津冀各城市的經濟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發展極不平衡,本研究以保定市為例,并通過對京津冀城市群的高等教育協調程度現狀、原因的分析,提出促進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京津冀;保定市;協同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1、問題的提出
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是為了優化布局,優化的實現在于區域優勢互補“協調聯動”合作共贏,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河北的發展支撐著京津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京津的發展決定著河北的發展模式和高度。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推動力量,高校教育對京津冀地區一體化建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京津冀地區擁有我國一流的高等教育資源,超高的科研能力,在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中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京津冀的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均衡,高等教育的區域發展有待進一步優化。河北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和北京、天津比較相對滯后,這阻礙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市作為河北省的一個教育大市,教育的發展對保定市的經濟發展起著日益突出的作用,但是保定市的教育尚未對接京津冀的高等教育,存在著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問題,因此本次課題選擇保定市的作為研究對象,為促進保定市高等教育完美對接京津冀一體化,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借鑒,同時對保定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提出政策建議,以促進保定市的高等教育發展。
2、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首先,本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針對保定對接京津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擬解決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其次,把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研究主體,研究高等教育與經濟協調程度的學術理論較少。此次研究可以為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城市群發展過程中效用提供研究支持,使該方向理論研究更加客觀、更具有說服力。
(2)實踐意義
首先,找出目前保定對接京津在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應對措施以促進其協調發展,將有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更健康、快速,促進京津冀城市群各個地區高等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對整個京津冀的高校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其次,研究保定對接京津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并以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發展,更好地實現區域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的全面健康快速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具有極其緊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教育作為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作用重大。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力推進,需要以高校教育為基礎,優化教育發展模式,構建京津冀區域教育協同機制,使之有效服務于京津冀區域發展,這既是國家戰略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體制創新的重要方面。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
本研究抽取北京市、天津市及保定市,以三地高校及其在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在總結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國內外區域高等教育合作的經驗借鑒的基礎上,對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研究保定市對接京津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特征,針對保定市的高等教育發展較京津地區的優勢和弊端,提出需要著重注意的問題和相關發展思路及對策建議。
1、京津冀高校教育發展存在不平衡性
由下表1我們可以清晰明確地看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重點高校的分布情況。
表1:京津冀重點高校分布表
通過京津冀三地教育局官方網站查閱相關數據,得到京津冀師資力量的橫向對比,如表2所示。
表2:京津冀師資力量對比表
對京津冀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進行統計,得到表3數據。
表3: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分布表
將每十萬人口高校平均在校生數進行比較,可直觀看出京津冀教育資源發展的極為不平衡。北京和天津的高等院校的數量多,重點院校的數量多,平均在校生大約為河北省的5倍。分析以上數據,不難得出河北省與北京、天津地區高等教育存在差距的原因以及京津冀該等教育協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2、存在不平衡性的原因分析
(1)經濟政治地位不同背景下的教育資源不均衡
首先,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不一致。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這就導致京津冀高等教育也呈現出區域間的非均衡發展趨勢。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地方高等教育的投資,因而高等院校在城鄉之間、地域之間差別很大,高等學校辦學條件有所區別,接受教育的數量、質量和程度都有不同層次的差異。其次,京津冀地區政治功能不同。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北京的門戶、直轄市和全國重要的港口,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就已經構成了不同的行政級別的集合。區域內行政范疇不同,資源集聚和發展也不同,隨之而來的教育資源不均衡也就產生了。經濟政治地位懸殊導致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教育投入不均衡,經濟發展較快、實力較強的東部地區在教育投入方面明顯要大于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分配呈現出不均等現象。分析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就能發現,河北地區處于劣勢地位,在北京和河北兩地區之間,北京面積16808平方千米僅為河北18.88萬平方千米的1/11,人口數量北京人口1382萬人約為河北人口的1/4,但北京擁有的普通本科院校77所是河北的近2倍。經濟實力、政治地位的巨大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成為京津冀之間教育資源偏移的最大阻礙。
(2)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合作共享
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沒有很好地達到共享、加以利用,地區內缺乏合作與交流,使得區域之間沒有達成水漲船高的共識。
一是,教育合作形式簡單落后。目前,京津冀地區尚不存在較為完整的教育合作制度,試圖進行合作的形式,經歷種種嘗試后在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的情勢下都無果而終,要不就是經過各方努力卻進展緩慢,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的教育合作模式和體制已經落后于現實社會,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長期有效機制來支持合作的發展。二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保障和監督機制。京津冀區域合作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目前,河北省行政運行上缺乏有效的激勵、保障和監督機制,不管政策內容制定得是何其完善、易于操作執行,沒有合理有效的機制來監督、激勵和約束,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問題,高等教育的偏差和問題依然存在。
三、對策建議
1、協調三地師資力量解,實現區域教育資源平衡
保定市教育資源的不足,其根本性問題在于師資力量不平衡,并且比較薄弱,缺乏一定的資源優勢。保定市政府應該擴大財政投入進行自我打造,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舞臺,吸引京津優秀人才到保定市施展才能;京津冀政府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背景下可以大力倡導京津保地區教師合作進行項目研究發展,著力推動京津冀地區教師共同成長,加強保定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與學術涵養;聘請京津具有突出科研貢獻的教師給保定科研能力較弱的教師組織多種主題的教育科研經驗講座與培訓;進一步與京津地區的著名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給予保定市高校的老師以機會進行實地學習,學術深造,傾聽名校名師講座提升自我素養。
2、建立政府-高校-企業機制,實現教育經濟雙贏
京津冀地區有著大量的知名企業,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區的優質企業資源,建立校企合作局面。同時政府給予雄厚的財政支持,企業并對高校提供一定的發展資金,與這些實力企業的合作,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廣泛的實習實踐平臺,提高學生日后的就業能力,同時對于擴大河北高校的知名度也具有深遠影響。對于北京天津而言,人才成本更實現了最小化,為企業吸收更優秀的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只有教育得到了有效改善,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會有質的變化,京津冀一體化才會執行更具有一定的力度與效果,北京、天津兩地的實力企業以及機構與保定高校開展合作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3、高效整合京津保區域內高等教育資源,實現教育一體化發展
在京津冀區域內尤屬河北省教育資源匱乏,保定市教育資源要想進一步擴大,必須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背景下,合理分配京津地區的名牌學校分布,實現教育走廊長遠化。例如在2005年在保定地區建立了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作為對中國地質大學的擴展,承接高等學府的地方發展,積極促成京津保地區知識、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對接京津的教育能力,加強承接能力的整體效果,對帶動了保定市的教育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使我們更加認識到資源深入擴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對于一些課程學習,京津??梢詫嵭泄蚕硪曨l資源,共用平臺資源,共建大型實驗室,設備室,促進教育的使用效率。
4、建立專業特色院校,提高高校生源質量
保定市作為文化名城,同時也是飲食文化名城,加之周邊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在現有的高校中應設立一些酒店管理類、旅游管理類、互聯網類的專業或者成立新的新興專業院系。這就需要企業的遷移,或者建立分公司,這不僅僅需要政府單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社會公眾和各個工商團體多方面的支持。
5、提高自身教學質量,打造河北名校
要實現保定市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不僅僅要依靠北京和天津的優質高校設立分校來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以及知名度,更要打造屬于自己的知名度的大學。如河北大學,雖然在保定甚至是河北地區是知名的學校,但是在其他地區,有人甚至不知道河大是哪個學校。因此,河北省應從嚴教學,提高課堂質量、提高考研錄取率、提高就業錄取率,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名校。同時,河北省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應精誠合作,其他部門應大力配合,加大教育的投入。
項目來源:2016年度大學生學術項目立項項目,項目編號:hbxs2016023,項目組成員:張寧哲,黃杜娟,梁靜偉,崔萌
【參考文獻】
[1] 郝 ?盼. 京津冀城市群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度實證研究[D]. 西華師范大學, 2015.
[2] 鐵 ?瑞. 探索高??蒲行履J?,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J]. 教學研究, 2016,04:22-26.
[3] 劉 ?存, 張金珠, 孔祥錚. 高校教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路徑探索[J]. 大眾文藝, 2016,16:227.
[4] 夏 ?鑫, 李 ?征.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省高等教育面臨的困難、機遇與對策[J]. 中國成人教育, 2016,02:122-124.
[5] 彭月媛. 均衡京津冀高校發展促京津冀一體化[J]. 企業導報, 2015,10:173-174.
[6] 吳 ?玫. 構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初探[J]. 天津經濟, 2010,11:14-18.
[7] 谷麗媛. 京津高端城市對河北高等教育發展輻射影響研究[A]. 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解題京津冀一體化與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對接京津與環首都沿渤海第13次論壇[二])論文集[C]. 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 2016:6.
【作者簡介】
王欣宇(1995—),河北滄州人,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