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要】中職生入校的門檻過于低、學生的整體素質相對差,再加上部分中職學校相對只重視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缺少主動意識,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注重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勞動者的必要途徑。90后中職生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努力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建立有利于中職生自我管理制度,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和營造自我管理的民主氛圍,創造良好環境來實現90后中職生的自我管理。
【關鍵詞】中職生;自我管理;對策分析
學生自我管理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的必然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行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是學生管理工作形成的一條基本經驗。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有深刻的感受和成功的體驗,為了總結這些成功的經驗,第一,學生會一直負責學生的自習管理、衛生管理、紀律管理、生活管理、文體活動管理和日常禮儀,他們工作認真、管理細致,各項管理的考評成為學校考核班級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依據。第二,學生管理深入到團委、學生處、學生會、班級等各個層次,已經有了一個自主管理運行體系的雛形,其管理的效率、效果比較好的。第三,在管理過程中不乏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優秀學生,很多參與自主管理的學生干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就業、創業中取得驕人的業績。
中職學生群體是初中教育中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的群體,他們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差,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信心,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同時,根據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與中職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表明:90后中職學生群體也是有志于個性發展、職業發展的學生群體,他們也有學習的需要、發展的需要、成功的渴望,希望掌握一門技術,有一些特長,得到社會的認可;中職學生群體也是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追求快樂人生,熱愛生活,對前途和理想充滿憧憬;他們也是自主意識比較強的群體,只要引導得當,中職生可以在自主管理的環境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開展學生自主管理研究,高度尊重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一、培養中職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中職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的高峰期,離開父母的管束,自我意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脹,很希望自己事情自己做主。雖然中職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已經處于覺醒初期,但是自己還是不清楚能否參與到日常自我管理例如班級的管理、學校社團的管理中去,又該如何將自我管理的意識付諸于實際行動中。作為輔導員或者班主任我們應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能讓學生自己明確我就是班級或者社團的主題、中心,有責任和義務更有權利參與到班級、社團的管理中來。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重點培養中職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開發他們自主參與意識,從中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參與者的責任感與成就感。
二、建立有利于中職生自我管理制度,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作為學生的管理者,老師希望能把班級、社團還給學生,讓他們自我管理,但是也并不是說完完全全都叫給學生任其發展,班級、學生會、社團都應該需要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圍。班級和社團的管理、組織者也應該由學生自己民主推薦、競選產生,要充分體現學生中的民主權利,讓所有同學都能爭當管理者,明確自己的管理工作,相互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主管能動性,這樣每位學生的自我管理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提高,更好的建設好班級和學生社團。
三、營造自我管理的民主氛圍,創造良好環境
1、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一步要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創建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一方面通過電視、廣播、智能手機等多種途徑,宣傳有利于自我管理的信息,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第二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客觀、正確的分析,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社會輿論的真實性和綜合性。第三方面要在中職生中樹立典型、樹立榜樣,發揮他們的示范作用。中職生所處的階段正是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快速發展的時期,就更加容易在榜樣身上學習到內在的精神和動力,激勵他們向榜樣學習,加速中職生自我評價、自我激勵等各個方面的成長,更加有力推動自我管理。
2、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
學校作為管理者應該拋棄中職生是被管理這的角色,應該讓他們成為管理的主體,充分發揮中職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成為自己的主人。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實施師生互動、課后充分利用自主時間和空間為中職生實現自我管理提供保障。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因材施教,關注個人的差異,滿足不同中職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來,提高中職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上教師應該更加相信學生,敢于把時間和空間留給中職生,讓他們自己通過直接參與的方式完成學習活動,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課堂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中職生在自我設定目標、自我激勵中完成學習,從而來實現自我管理。
3、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寬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環境對于培養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家長應該給孩子創建一個獨立、自由的生活空間,讓學生能夠自己做主,讓他感覺到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也可以和家長一樣平等的享有與成人一樣的獨立空間,他可以自己在屬于自己的小空間里面資助的學習、生活。日常家庭教育中,孩子對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來看,要平等、民主的對待孩子,也可以要求孩子在學習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分擔家里的家務活。父母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他們的心理成長。父母不僅是孩子的長輩、教養者也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只有成為朋友,孩子才愿意與父母溝通,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家長,孩子才能自主發展,自我管理才能得到提高。
4、自我管理過程中“度”的把握
有人擔心、甚至認為中職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教師為了嫌麻煩、不愿意浪費自己過多精力的托詞,讓學生自己瞎折騰。其實這種一種太極端的誤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是不可能脫離教師的,在學校實現學生完全的自我管理,對于90后中職生一定要有“度”的把握。
90后中職生在自我管理中既是動作的發出者也是指向者,是具有自我能動性的。看似自我管理的行為是個人行為,會有很大的個性,但本質是在這個社會或者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下的自我,也就是說自我管理也是根據社會發展的條件、需要來進行的,中職生的自我管理是在學校、教師教育引導下進行的。學生的自我管理是將社會要求轉化成個人自覺向上的力量的行為。
學校的管理其實與學生的自我管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學校管理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同時學生的自我管理也可以豐富學校管理,使管理日漸完善。管理與自我管理其實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此來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兩者同時又是相互促進的,管理如果說是外因對學生起作用,通過自我管理約束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那管理通過內因對學生的個體發揮作用,則是通過“自律”把規章制度內化為適合自己的行為標準。學生能運用自我管理形式,不但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目標是一樣的共同醋精學生的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