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想云+張澤明
摘 要:民間融資作為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之一,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其健康發展。剖析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的本質原因,借鑒P2P網絡貸款,提出有針對性的改良建議,對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創新融資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080-02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出巨大作用。至2015年末,全國中小企業超過2 000萬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高。以工業為例,截至2015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實現稅金2.5萬億元,占工業企業稅金總額的49.2%。中小企業發展平穩,但仍面臨著“增勢慢、融資難、利潤薄”等發展障礙,融資困難問題尤為突出。
民間融資是世界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我國企業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的法律界定模糊,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潛在的政策性風險和法律風險較高,中小企業發展嚴重受阻。
本課題在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新出現的民間網絡融資,深入探討中小企業民間融資中的問題,剖析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產生的本質原因,提出合理建議以規范中小企業民間融資行為,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保障中小企業和金融市場健康同步發展。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根據2015年我國中小企業家協會調研數據,目前融資困難仍是制約中小企業的主要因素,民間融資仍是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渠道之一,有32.3%的企業選擇民間融資,選擇網絡融資和小額貸款公司均占12.9%。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民間融資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比重較高是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主要特征。
以非典型、具有一般普遍性的湖南臨湘市為例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進行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以下狀況:
1.中小企業內源性融資占比高,融資渠道單一。然而,單純的內源性融資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對外源性融資的依賴程度正逐步提高。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圖
2.融資規模有限。至2015年7月底,臨湘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5.25億元,2015上半年,發放貸款2.33億元,占全市中小企業貸款需求額的19%,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27家,僅占全市中小企業總數的6%。
3.企業授信面小,授信額度低。到目前為止,該市中小企業授信數量僅11家,授信總額1.96億元,其中信用聯社授信5戶,授信金額2 600萬元,農業銀行授信1戶,授信金額8 000萬元,農業發展銀行授信1戶,授信金額535萬元,建設銀行授信4戶,授信金額8 500萬元。
4.融資成本較高。中小企業借款不但無法享受優惠利率,而且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除去基準利率5.31%,加上上浮利率和授信審計費、擔保費、評估費、財產保險費、公證費、價格調節基金、資料費用等,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達11%以上,平均比大企業高出了34個百分點。
二、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
中小企業選擇民間融資是為了更快捷有效地解決融資困難,而民間借貸是以信用為基礎、具有關系相關性、行業地域相關性,這種特點促使貸款人便于了解中小企業運營狀況與資金需求信息,有利于其把握借貸時機和應對措施?;诖耍耖g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中占比較大、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提高了社會閑置資金的配置率,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
但我國中小企業民間融資長期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鏈的脆弱性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公民個人、家庭和小企業是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主要資金供源,資金規模小、來源不穩定。同時,政策改變和法律邊界的模糊導致融資中介機構自身經營存在很大風險。而中小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不夠、資金實力較弱、融資能力差,極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在資金鏈斷裂時,中小企業將不得不通過高息貸款償還到期債務,將會大大加重其資金負擔,甚至嚴重影響企業信用與再融資能力。
2.民間融資不規范,嚴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暢通與資金安全。融資機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會計制度、交易制度、風險控制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和法律約束,造成民間融資不規范,借貸發生后無法對資金流實現有效監管。融資機構缺乏經營風險意識,導致自有資金比例過低、長短期貸款比例失衡。同時,高回報誘攬資金現象盛行,使眾多投資陷入“金融傳銷騙局”,不斷集中涌向房地產、煤炭等暴利行業,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融資暢通與資金安全。
3.民間融資具有投機性、盲目性,嚴重影響經濟安全。民間融資利率市場化,促使民間借貸利率隨供需關系而變化。逐利本性驅使民間投資者利用我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和民間金融監管缺口,將熱錢集中投向房地產、煤炭礦產行業等領域,投資規模巨大,嚴重影響國家對相關行業的宏觀調控效果。傳統實業型中小企業主為追求利益,也涌入純資本炒作,甚至利用個人企業的良好信用從銀行貸款,然后再以遠高于銀行的利率放貸,進一步助長了熱錢泡沫,提高了銀行放貸風險。
4.融資成本高,對企業潛在危害性大。我國對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是不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以銀行的一年期貸款利率為年息6.31%計,其4倍就是年息25.24%,而民間借貸實際利率遠遠高于規定限制,融資中介市場借貸利率高達36%~60%。高昂的貸款成本,導致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借款容易、還貸難,也造成了典型的溫州企業老板跑路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對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經濟安全也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改善我國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必須制定全面系統的措施,規范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根據國內外相關專家研究成果,并借鑒四川省近年來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方面做出的成效經驗,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資金鏈的脆弱性。(1)整合現有資金,建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稅收優惠。切實落實國家支持中小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免稅、稅收優惠政策。
2.完善法規,規范民間融資,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應積極完善相關法規,明確民間融資法律邊界,規范民間融資,鼓勵支持實業性企業民間融資并給予法律指導。對企業或個人利用民間借貸的幌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進行集資詐騙、金融傳銷等經濟犯罪應嚴格制裁。同時,應改善中小企業信貸投資環境,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制度性保障,組建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服務機構、擔保機構、信用評估機構機制及評估機構,構筑良好的銀企合作平臺。其次,應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法制宣傳,進一步規范部門和中介機構收費,逐步引導抵押、評估、登記、公證、擔保等行業建立自律機制,簡化手續,降低收費標準,切實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中小企業負擔。
3.完善擔保體系、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建設。各級財政應綜合運用資本注入、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多種方式,鼓勵擔保機構擴大資本金規模,提高信用擔保機構擔保能力。組建再擔保機構,完善擔保體系,分散擔保風險。同時,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機制和評價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等級。完善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快捷的查詢服務。實施誠信中小企業培植計劃,組織開展信用宣傳、信用培育、信用激勵、信用評級工作,支持中小企業積極參加第三方信用評級。
4.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改善融資信息不對稱性,降低融資成本。首先,應鼓勵各級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設立主要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企業,重點支持起步期的科技型、成長型、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培育和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積極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發揮融資租賃、典當、信托等融資方式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其次,借助互聯網金融技術,借鑒P2P網絡貸款,構建跨省、跨地區網絡融資平臺,引入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管機制,對入駐融資機構、信貸公司、銀行及企業資質進行審核,快速評估企業信用,及時公布供需信息,改善融資信息不對稱性,正確引導資金流向。
結論
本文針對中小民間融資問題進行研究,剖析了當前中小民間融資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及隱藏在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綜合多個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強的對策及建議,以規范中小企業民間融資行為,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保障中小企業和金融市場健康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暉.淺析中小企業民間融資[J].財會學習,2015,(14).
[2] 陸岷峰,張惠.小微企業融資與民間資金對接渠道建設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
[3] 鄒昆侖,尤雅.我國民間融資研究最新進展及述評[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0,(10).
[4] 劉想云,張澤明.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金融經濟,2016,(14).
[5] 董昕,李文強,張利華.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風險控制[J].青海金融,2014,(11).
[6] 陳藝靈.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時代金融,2013,(23).
[7] 陳洪麗.我國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法律制度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3).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