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李瑞麗
摘要:2015年各省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使得研究生外語的課程也隨之需要進行局部調整。那么如何整合資源并根據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不同,在課程開設方式上結合原有的課程設置對外語課程進行靈活調整。本論將參考國內有代表性的幾所中醫院校原有的碩士研究生外語課程設置情況,對中醫院校研究生外語教學展開思考。
關鍵詞:中醫院校;研究生外語;課程設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23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8-0072-03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中醫院校開始研究生教育至今,研究生教育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中醫藥事業面向世界謀求發展的今天,研究生學院創新辦學理念,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把引導研究生“夯實理論基礎,精通專業技能,兼學中西兩法,通曉古今中外”作為新時期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使命。面對這一使命,不僅中醫藥方面的專業教育成為核心性支撐,公共基礎課程的研究生外語教育也更應提供助力。
眾所周知,1986年國家對碩士研究生外語設置216學時的課時標準,通過增加課時扶持各個中醫院校的外語教學,改善了當初外語底子薄的狀況。后來到了大概2006年的時候,國家對碩士研究生外語的學時標準降低到108學時,并要求其中要包括36學時的專業外語。雖然表面上看是在課時數量上弱化外語部分,但實質上是對研究生外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這一要求也反應了當時的時代要求,即高校的外語教學要有各自的專業特色,以培養既懂中醫又精通一門外語的國際化人才??梢哉f,在這種需求下中醫院校的研究生外語教學需要積極的應對,學校要投入更大的力度提升原有的外語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轉換教學觀念不斷豐富自身教學素質。就這樣,將近10年的時間里,各個中醫院校各自做出了相應的努力,有的收獲很大進步很多,有的還需要打破原有的保守局面,有待進一步完善。時至2015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全面啟動,使得研究生外語的課程設置也需要進行局部調整。在很多學校專業型碩士擬定要在規定的一個月內把課上完,外語則壓縮至2個學分,學時數量也跟著壓縮到32學時、36學時、40學時、50學時不等(當然也有不壓縮課時只是把教學內容調整為課內講授和課外自學兩個部分的學校。例如:廣州中醫藥大學)。而且還有的學校還出現了班級人數翻倍的現象。因而,研究生外語教學系統的各個部分和教職人員應該積極應對,既需要結合原有的課程設置情況同時也積極地和各個學校之間的進行交流學習,彼此互相參考,進一步使得課程設置合理化。
外語作為公共基礎課,面向全國約830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其中普通高校548個,科研機構282個)提供教學支持,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9月國家新出臺的規培政策,使得研究生外語的課程設置又出現了局部調整。如何根據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不同,在課程開課時數和開設方式上結合原有的課程設置進行靈活調整,整合資源合理設置研究生外語課程。在這里筆者通過抽樣統計13所中醫類院校中的碩士研究生外語的課程設置情況(2015年7月),把中醫院校里擔任研究生外語教學的機構加以放大,進而把中醫院校中的研究生外語教學情況加以介紹。此外,由于研究生外語中的小語種日語并不是各個中醫院校普遍開設的課程,所以下文只體現了研究生英語課程的設置情況。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1,2兩個學期開設,共108學時,4個學分。每個學期設置的選課菜單包括:研究生英語Ⅵ級(54學時,2個學分),西醫英語基礎(54學時,2個學分),中醫英語基礎(54學時,2個學分),中藥英語(54學時,2個學分),醫學英語視聽說(54學時,2個學分),英語論文寫作(54學時,2個學分),研究生英語視聽說(影視類)(54學時,2個學分)。
廣州中醫藥大學:在第一學期開設碩士英語(108學時,6個學分)。共三大類:第一類是醫學英語(36學時,2個學分),使用自編教材:《中醫診斷學英語》世界圖書出版,丘曉媛編,2015年3月。第二類是英語口語(36學時,2個學分)使用教材:《中醫英語聽說教程》世界圖書出版,楊植編,2013年8月版。第三類是英語視聽(36學時,2個學分)使用教材:《中醫英語聽說教程》世界圖書出版,楊植編,2013年8月版。
上海中醫藥大學:在第一學期開設碩士英語(140學時,6學分,,必修課)。分為如下兩門:醫學英語應用(60學時)和公共英語(80學時)。
南京中醫藥大學:分兩個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共90學時,5個學分,必修課)。具體包括公共英語(54學時,第一學期開設),由公共外語教研室老師承擔。還有專業英語(36學時,第二學期開設),劃歸為各個中醫藥專業的學院,其中專業英語又細化為中醫、,臨床類、基礎類、針灸推拿類、藥學類。由中醫藥類各專業里英文好的教師承擔。
成都中醫藥大學:分春季學期(藥學的)和秋季學期(醫學的)輪流開,利用一個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共108學時,6學分)。包括三門課程:綜合英語(必修課,24學時);醫學英語基礎(必修課,24學時);中醫英語基礎(必修課,60學時)。
山東中醫藥大學:分兩個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共216學時,6學分)。包括兩門課程:基礎英語(108學時,第一學期開設);醫學英語(108學時,第二學期開設)。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一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共160學時,10個學分)。包括公共英語(36學時)和專業英語(124學時)。其中專業英語分兩個方向:醫學方向和藥學方向。藥學方向只針對藥學院學生,授課教師是藥學院教師。
天津中醫藥大學:分兩個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共180學時,10個學分)。分為公共英語(必修課,108學時,第一學期開設)和專業英語(必修課,72學時,第二學期開設)。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學期開設碩士英語(162學時,9個學分)。分為碩士專業英語(必修課,54學時,目前是由中醫診斷學院的海歸教師授課)和學術綜合英語閱讀與寫作(必修課,108學時,由大學英語教研室的教師授課)。
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英語(必修課)分為兩個類型:學術型碩士(144學時,8學分,第一、二學期開設)和專業型碩士(72學時,4學分,第一學期開設)。以上碩士英語課使用的教材是《新世紀大學英語》側重公共外語的內容。
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英語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型碩士(63學時,4學分),第一學期開設。一類是學術型碩士(共126學時,7學分),第一、二學期開設,每學期上63學時。使用教材:《醫學英語閱讀》,劉殿剛,復旦大學出版,2013年版(自編教材)和《醫學英語視聽說》,焦培慧,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13年版。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必修課,144學時,6個學分)。包括公共英語(70學時)和專業英語(70學時),專業英語沒有再加以細化,各專業學生合班上課。
長春中醫大學:第一、二個學期開設碩士英語(必修課,共108學時,3個學分)。要求在108學時中教授專業外語時數不少于36學時,目前皆由英語專業教研室的教師授課,各專業學生合班上課。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各個學校的研究生外語課程設置情況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首先是課程的擔任教師是研究生院和擁有外語師資的其他平行部門之間協調確定的。通過調查了解,有些學校研究生教師和教材比較固定而有的不太固定。有的學校是公共外語教師講授,有的還外加醫藥類學院精通外語和中醫藥專業教師講授??偟目磥?,學校在師資方面是物盡其用地選擇比較合適的教師進行授課。
第二是課程的具體設置上,除了基于學時的統一標準(108學時)而有加減外,各學校基本都把教學內容分為公共外語和專業外語兩個部分。有的偏重公共外語,有的注重專業外語;有的按醫學和藥學的不同在專業外語上有細分;有的為豐富學生選擇還開設了選修課程。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多元選課菜單。它優化了課程內容的同時也優化了學生的選課方式、上課方式。在面臨碩士研究生2827人的教學任務的挑戰下,北京中醫藥大學充分整合資源,大膽靈活地設置研究生外語課程確是令人贊嘆。
第三,具體到班級設置看,有的把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分開,有的并不分開;有的按行政班上課,有的不按行政班。即考慮到不同專業的學生的不同需求,盡量整合師資,保證碩士英語課下設的菜單選項種類足夠多,進而保證學生能相對自由地選擇上課,每年選課菜單中不同方向的碩士英語都以50人為一個班,學生們既可以結合自己的外語水平選課,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需要選課。
第四,教材的選編方面。因為各個學校的教學資源不同,教材的選編也不同。有的是自行到圖書市場上選擇,有的有能力自編教材;有的教材更新及時,有的很少更新;有的是教師自主選擇教材,有的是教師統一教材。筆者認為,各個學校師資不同,而最大可能地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用地和實時地選擇教材是符合課程設置規律的。
綜合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出,研究生院在外語課程設置方面,只有做到積極協調與其他教學部門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師資,以開放的姿態不斷改善研究生外語教學工作,才能和學校一道積極應對中醫藥外語教學的時代挑戰。比如有的學校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摸索網絡課程的設置,這些為其他院校提供了新的參考。
2015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全面啟動,使得研究生外語的課程設置也出現了局部調整。在很多學校專業型碩士要在規定的一個月內把課上完,面授的外語學時也有了相應的壓縮。而且有的學校還出現了班級人數翻倍的現象。因而,研究生外語教學系統的各個部分和教職人員應該積極應對,既結合原有的課程設置情況同時也積極地和各個學校之間的進行交流學習互相參考,同時進一步使得課程設置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