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 目的 對現代護理模式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160例婦產科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80例。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現代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25%, 高于對照組的83.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婦產科患者以現代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 可促進疾病的恢復, 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密切護患關系,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現代護理模式;婦產科;以人為中心;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88
近年來,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 現代護理已經由“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模式[1]。此模式是利用本院現有的設備及條件, 將護理人員及輔助人員的護理作用發揮出來, 促使提高護理質量, 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護理和患者的關系。本院近年來對患者以現代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 效果理想,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1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8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38.4±8.2)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31例, 剖宮產18例, 宮外孕13例, 卵巢囊腫9例, 黃體破裂6例, 宮頸癌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64歲, 平均年齡(40.1±7.9)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32例, 剖宮產20例, 宮外孕14例, 卵巢囊腫8例, 黃體破裂5例, 宮頸癌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現代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前護理:手術前與患者積極進行有效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 對于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患者開展心理護理, 對患者存在的問題耐心回答, 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②環境護理:保持住院環境的安靜舒適, 室內定時通風, 保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 并定期進行消毒;③手術指導:手術前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需求、目的及意義, 手術后的飲食、體位、麻醉、預后等情況。④術后護理:手術后根據患者的麻醉方式, 協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根據患者的需求及感受抬高床頭, 變變換體位。對腹部手術者行半坐臥位, 以減少腹壁張力, 促進呼吸, 緩解患者疼痛。鼓勵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 以免出現腸粘連;術后疼痛會對患者的睡眠、休息質量及舒適度造成嚴重影響。因此, 術后應采取相應措施控制疼痛, 減輕疼痛給患者造成的不適感, 可通過聽音樂、與患者交談的放射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緩解患者疼痛。⑤飲食指導:術后6 h內禁食水, 6 h后酌情進食無糖非奶的流質飲食;肛門排氣后,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少量多餐, 循序漸進, 不食辛辣生硬的食物。
1. 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護理服務質量比較:由3名高年資護理人員共同評價, 評價的內容[2]主要有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執行醫囑及基礎護理, 每項滿分100分。②以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 問卷滿分100分, 按照得分分為[3]: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護理質量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十分滿意49例、一般滿意28例、不滿意3例, 滿意度為96.25%, 對照組十分滿意42例、一般滿意25例、不滿意13例, 滿意度為83.7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代護理模式是全方位、個性化、多角度、個體化的護理模式, 能夠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精神、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性護理干預[4, 5]。本研究中, 采用現代護理模式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原因為, 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提高了護理責任感, 規范了護理文書書寫, 提高了病房管理水平, 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2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75%(P<0.05), 符合相關文獻報道[6]。原因主要如下:在觀察組患者入院后, 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安靜的住院環境, 密切關注患者病情, 密切護患關系, 為患者提供無微不至的心理及生理護理, 有效密切護患關系。
總之, 對婦產科患者以現代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 可促進疾病的恢復, 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密切護患關系,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秀娟, 王明俊.“包床到護”護理模式在婦產科的應用及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3):111-112.
[2] 史慶玲.舒適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外醫療, 2012, 10(29):167-169.
[3] 張桂芳.舒適護理在婦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3):181-182.
[4] 張素婷.舒適護理在婦產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中國衛生產業, 2012, 9(15):70-71.
[5] 黃行芝, 劉慶.護士分層級使用與績效管理的做法與體會.護理管理雜志, 2010, 10(7):525-527.
[6] 祈洪霞, 尚仁香, 紀翠榮. 現代護理模式在婦產科的應用體會. 醫學信息旬刊, 2011, 24(5):223.
[收稿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