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慧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屬于當之無愧的難點,如何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技巧,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寫出好作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創新思維。學講模式教學改革是本地區大力推廣的教學改革模式之一,實踐證明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對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以及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筆者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深刻貫徹學講模式精髓,對作文教學進行全面的優化,使其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對作前指導進行創新,并向生活進行延伸,綜合著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升,本文將結合自身教學工作實踐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創新思維
一、閱讀教學之中滲透寫作技巧指導,鼓勵學生勇于總結
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不能將二者人為地割裂開來。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將閱讀教學作為作文技巧滲透的有效載體,筆者在教學工作中不僅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教材內容,而且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總結技巧,如課文是怎樣新穎地立意構思的,如何組織材料進行框架結構的,以及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尤其是結合教材中點睛之筆進行分析研究,讓學生在相互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講述對文章寫作技巧方面的了解。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的同類型文章寫作將會得到有效的幫助。在許多課文的教學之后,筆者還趁熱打鐵要求學生進行同類型文章的仿寫,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的文章,將課文分析中所掌握的寫作技法活學活用到接下來的仿寫訓練中,這樣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作文創作能力的培養具有較為明顯的促進效應。
二、借助下水作文進行方法技巧滲透,引導開展自主研習
許多教師在寫作前指導中簡單敷衍,只是提出了文章的寫作要求,而沒有進行詳細的指導,這樣的作前指導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難以讓學生學習到實實在在的內容,許多學生冥思苦想也無法寫出高質量的習作。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教學模式,將作前指導從簡單的口頭要求轉變為現場解剖,借助于下水文生動形象地帶領學生分析研究寫作方面的技巧經驗,以此提高學生創作能力。例如在寫人文章的教學中,我事先寫作了一篇下水作文,描寫的是學生都非常熟悉的門衛張大爺,通過生動的肖像描寫、典型的事例刻畫,將這樣一位人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并要求學生分析:文章運用了那些手法,其中最為成功之處是什么,如果你來描寫這樣一個人,應當從哪些角度進行。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展分析研究,不僅加深了對這一篇文章的領悟效果,而且也從分析中獲得了許多寫作方面的技巧,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開展自主研習活動,及時對方法技巧進行內化吸收,有助于學生寫作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撰寫寫作提綱并在小組之中討論,增強構思立意質量
在對下水作文進行分析研究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小組范圍內交流學習心得,談一談自己從下水作文的分析中獲得了哪些技巧經驗,并結合自己的基礎與思路,闡述應當如何開展這一類文章的寫作。這樣的環節放在合作小組之中進行,既可以活躍課堂研究氛圍,同時也能夠在這樣的小集體中積聚大家的智慧,幫助每一位成員進行完善提高。進行了討論分析之后,學生還要進行寫作提綱的撰寫,從選題立意到結構布局,以及所要選取的表現手法等等,這些方面都要在寫作提綱中完整地表示出來。學生在撰寫好提綱之后,還要在小組范圍內進行交流匯報,一位學生在匯報自己寫作提綱和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其他學生要認真地聽講,并在他表達結束后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集中大家的智慧幫助他來完善寫作提綱。寫作提綱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對于學生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具有較好的基礎性作用,教師應當通過范文引導、獨立思考、相互研究的步驟,致力于提升學生構思創意方面的能力,為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四、帶領學生深入生活之中汲取素材,提升作文真情實感
許多初中生寫作質量低下與他們生活感知不足有著密切聯系,本地區在語文教學研究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學講計劃為抓手,給予學生更為自主的空間,鼓勵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并在表達中加深理解,為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對此,筆者以生活為基礎帶領學生深刻感悟、汲取素材,一方面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活,搜集有價值的信息,在班級進行集體交流,勇于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具有明確的觀點,也可以相互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視聽。另一方面還結合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接觸社會、感悟生活的機會。例如衛生城鎮創建活動、重陽節敬老院慰問活動、衛生突擊月活動、科普宣傳周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帶著敏銳的雙眼在實踐活動中分析生活、感悟生活,這對于學生素材的積累也具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從生活與觀察中積累的素材只有更為真實,學生在寫作中才能夠充滿真情實感,提高寫作質量。
總之,筆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以創新為抓手,有效落實學講計劃的改革要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整合教學資源,致力于打造素質化的作文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