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恰當地應用身勢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變化等不但能提高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一、課堂身勢語是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身勢語包括教師的表情,姿勢和形體動作等.課堂上,教師需要一方面在講課,更重要的一方面還要與學生交流感情,溝通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控.教師在課堂上除運用有聲語言外,適當的表情動作往往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容易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在課堂上,身勢語和有聲語言相互配合,能使講課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提高上課的效率,同時身勢語不僅給學生傳遞信息,而且能單獨表現有聲語言所難以表達的更豐富,更復雜,更微妙的內涵.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身勢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1、表情的運用: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如:微笑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許。老師對待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就可以充分運用身勢語:學生答對了,老師極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
2、課堂“第二語言”--手勢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下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想要的學生參加活動的性質。如:在教英語句型時,指著自己的衣著或可能帶有的教具,來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時就搖手。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著自己招動),“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勢)等。
3、眼神的運用: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
二、精煉課堂用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上課時,學生不僅能聽到教師的聲音,看到教師的板書字體,而且會注意觀察教師的動作表情上課時聚精會神眼睛一直看著老師的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的信息量最大,記得也最牢固.動作通常用手勢和身體各部位來表現,它具有形象,鮮明,涯?活動大的特點.表情泛指眼晴和面部表情,它是反映內心情感的鏡子.每個教師上課前,都應熟悉教材,備好課的基礎上,還要為自已設計好這堂課應做什么手勢動作,展示什么表情,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容易理解上課內容,課堂氣氛保持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和啟迪力;抽家,單調,乏味的知識性課題光靠語言解釋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其興趣,這時,可以借助無聲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手勢來加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從教師身上獲取知識,而且還要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師上課的身勢語,對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強烈的吸引作用。
三、課堂身勢語必須適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
課堂身勢語必須適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才能使學生合理分配注意力.初中生活潑好動,處于思維能力的活躍期,生動,具體,有趣,得體的身勢語才會更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生的個性基本形成,智力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抽象邏輯能力,有一定的注意力,能夠克服一定的困難.這就決定對教師的身勢語有一定的要求.即身勢語必須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不能隨心所欲,胡亂表現;動作表情不是矯揉造作,特意加工而是真情自然流露,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真實性強而產生感染力;教師的身勢語適度協調,才能產生好的效果,而動作過多過亂會使學生眼花繚亂,反而主沖不分,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針對學生水接受能力各異,注意力分配不同的特點,教師應該在表現身語上精煉,有所準備有所側重,幫助他作抓住要點,弄懂上課的內容。
四、在教學中應注意:身勢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達方式
在某些場合下,在中國和講English(英語)的國家無論微笑還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贊同、滿意、高興、愉快,但是在某些場合,中國人的笑會引起西方人的反感;打手勢時動作稍有不同,就會與原來的意圖有所區別,對某種手勢理解錯了,也會引起意外的反應等等。因此,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說某種語言時就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舉止等所表示的意思。在某些情況下,人體動作與所說的話不一致,口頭說的與身勢語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這時要借助其他信息或從整個情況中猜測說話人的意思,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身勢語都要放在一定的情景下去理解;忽視了整個情景就會發生誤解。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先在掌握中英(美)身勢語的表達習慣的基礎上再適當地運用身勢語來表達或輔助自己的教學,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