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 陳雪
中圖分類號:G4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56-01
在我國,伴隨著政府政策引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大學生創業意識、就業觀念也悄然發生轉變。再加上大學畢業生的日益增多,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指出:大學生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將結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實際,對于大學生創業問題作以下探析。
一、加快推進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1.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自主創業應作為未來的就業途徑之一,它將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在解決自身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有利于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
2.適應經濟形勢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創新驅動成為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因此,大學生創業不僅在于簡單地緩解就業壓力,更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從而為適應“新常態”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3.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對素質教育有很好的推動作用,這就需要我們高校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形式。甚至我們高校還可以建立起創業導師團隊,為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業個體提供個性服務,涵蓋諸多行業。如開設創業課程,如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業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等。
4.展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愿意、最值得做的事情。通過創業,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夢想,還能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充分展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創業精神。
二、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向社會求職。創業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大高校也為大學生建立了創業園,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等,我對我校一部分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在我們所調查的100名在校生中,有75%表示有考慮創業,只有15%的同學明確表明沒有創業的打算。想創業的人雖多,但是真正將想法落實于實踐、投資自己夢想的人卻很少,真正成功的也只有1%左右。而且在課余開一家小店、經營一個網店或者做微商等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三、加快我校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因素諸多,比如來自政府的優惠政策、市場大環境、家庭經濟條件、個人能力、個人機遇、創業伙伴、社會經驗、創業項目等,這些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因此我覺得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大學生創業,主要可以從政府、高校、自身三個層面著手。
(一)政府層面
1.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甚至可以駐扎在大學城,為大學生提供更詳細的創業指導;政府還應繼續健全創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多渠道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政策、創業項目、創業典型案例等相關信息;定期舉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大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創業就業平臺。
2.繼續完善創業政策。政府可以通過完善大學生創業創新相關政策,整合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完善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政策,如允許創業大學生享受稅收減免、房租水電費補貼及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這些都有助于幫助減輕大學生創業的負擔。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向創業者提供優惠乃至免費的場地、設備、開發平臺等硬件設施,以及資金補貼、個別指導、融資協調等軟服務。再比如,銀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應當積極研究如何向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扶持。
(二)高校層面
1.營造創新創業氛圍。高校應注重營造創新創業氛圍,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講座等傳統方式,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形式引導大學生關注創新創業,支持和指導學生創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創新創業中去。
2.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高校應重視強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高校應完善制定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結合學生實際,開設相關的課程,并能調到學生把知識轉為技能的積極性,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建議可以邀請一些大學生中走出去的創業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3.融入“日常”變為“經常”。在我校積極探索創業創新教育,融入“日常”變為“經常”,建立了我校的品牌活動“大學生創夢廣場”,將創意的思維、創新的思想和創業的動力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助推學生成長成才。一是低起點培育,高標準要求。活動主要針對大一大二學生,該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專業指導,有效激發學生創新創意思維,強化專業技能,培養創業能力,同時積極孵化創業項目。二是展示專業特色,作業與作品(產品)相結合。該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學生的作業與作品(產品)相結合,創意與創新相結合,作業即作品、產品,并利用“大學生創夢廣場”這一平臺進行銷售,實現價值轉化。三是線上線下展銷一體,激發創業動力。設置了網絡展銷平臺——“網上展廳”,線上線下同步展銷,將“大學生創夢廣場”辦成一場廣場式展銷盛會。此舉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動力。
(三)自身層面
大學生應該提高對創業素質的自身培養,學習相關創業知識,了解創新創業條件,還可以輔修一些法律知識,金融等知識,還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到合適的公司去實習,掌握有關公司運營的流程,還可以去創業咨詢公司去實習。比如我校為大學生提供了免費的創業園和實習基地,給學生踏入社會前一次練兵的機會。我們大學生也有自身的優勢,如時間充裕、精力充沛、年輕富有激情等。
因此,我認為對于我們高校來說任重而道遠,創業教育要以專業教育為基礎,結合實踐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而有了這些精神和意識,才會更好得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作者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名稱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 2016SJB710062
參考文獻:
[1]唐瑤.芻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5).
[2]董麗娜,楊洋.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及思考[J].輕工科技,2015(8).
[3]唐德海,常小勇.從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的歷程[J].教育研究,2001(2).
[4]伏敏,等.新形勢下四川省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J].商,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