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紅
摘要:學生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促進和導向作用。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掌握并鞏固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并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靈活多樣的語文作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根據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明確作業的目的,設計出趣味性、多樣化、多層次的語文作業,還要注意作業評價的實效性和多元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多元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充滿趣味的作業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改變觀念,重新全面認識作業的目的,不再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唯一手段,而應該細思量,巧設計,注重作業的思維訓練價值,注重作業的創新性和趣味性,使作業更加貼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還要對學生的作業給予及時、多元的肯定評價。
一、明確作業的目的
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充滿趣味的,更是有一定目的的。以往,小學語文作業只是為了鞏固和理解知識,而優化后的語文作業更重視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把作業作為學生發展的平臺,賦予學生自主作業的權利,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自我反思的空間,為教師提供了解學生發展的途徑。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時,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布置作業是為了使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還是為了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等。比如,為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一般一篇課文第一課時上完后,教師可讓學生抄寫生字、課后的詞語;為了使學生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積累語文知識,教師可在新課之前讓學生在課外通過上網、翻閱圖書、調查訪問等形式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并把自己積累的資料以記錄、剪貼、照片、繪畫等形式積累在專門的資料積累本上;為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教師可出一些相關的練習題,如練習造句、模仿文中的寫法自己寫一篇小練筆。
二、作業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對教師留的作業有興趣,學生就會樂于做作業,喜歡上語文課。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要靈活新穎,富有情趣,既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又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進步、收獲快樂。小學生更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教師留語文作業時,要注意優化作業設計,使作業多樣化,注重作業的實踐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從而使作業充滿趣味。如此,學生便不覺得是為完成作業而被動做作業,就會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三、作業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傳統的作業形式單一枯燥,讀寫訓練量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學生的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注意每項作業的目的性,并注重作業的實踐性、活動性和自主性,設計的作業應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還要有趣味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通過多種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比如,學完課文后,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續寫課文。這樣,學生通過豐富的內心體驗,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在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的同時,又提高了思維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學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可留預習作業,讓學生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并記錄在專門的積累本上。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相關的自然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對于一些故事生動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愿組成小劇組編演課本劇,從而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并鍛煉各方面的能力。
四、作業要有層次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知識基礎、個性特長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遵循個體差異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使每個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最優的發展。所以,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要有層次性,有差異。比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這樣,可使這他們易學、樂學,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適當提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
總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依據應該是新課程標準,作業觀應該是以生為本、面向全體、新穎多樣、學以致用,同時,也應該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次布置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要敢于創新,敢于思考,敢于實踐,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設計作業,立足課內,關注課外,豐富作業的內容、形式和層次,把握好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提高作業的趣味性,以精而少的作業使學生掌握知識、鍛煉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