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要圍繞課堂進行,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們一直都在關注的問題。本文探索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要遵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課堂的關注,創造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潛移默化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
一、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深入思考的興趣,給枯燥的數學原理和課堂內容增添趣味,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時,要注意挖掘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弄清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和難懂知識點,將學生不熟悉的數學公式、計算規律進行形象化的處理,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創造合適情境,設計出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的懸念,充分展現出數學學科的知識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數學知識。比如,在教授數學代數式求值的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先把問題設計成比較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求得最終值,當學生對求值的過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后,再告訴學生正確、便捷、快速的求值方法,這樣就能確保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放在問題的學習和思考上,從而能夠全神貫注思考數學問題,增強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始終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靈感,創造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和關注度的教學情境,極大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善于觀察生活、多積累生活經驗,保證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為學生創造真實、高效的教學情境。
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最終是要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自覺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和障礙,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自身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教學目的單純放在讓學生獲取最終的答案,而是要通過單一的數學題來謀求數學邏輯思維的突破,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綜合能力,發揮思考數學的過程對學生思維塑造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離不開和諧積極的師生關系,一旦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就能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感和認可度,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從而創造出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安全和愉悅的教學節奏中帶給學生新知識的啟發和學習。初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平時多和學生聯系和溝通,可以從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入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總結問題的原因,與學生一起探索問題的解決途徑,讓學生從內心意識到教師是與自己站在一起的,是學習上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得力助手。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在課堂上更有利于溝通和交流,幫助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不能忽略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的營建,在學生之間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學生喜歡自身的教學方式,從而增強對所教學科數學的興趣。
四、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
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升,更需要教師始終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同途徑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應對時代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教學變革需求,帶給學生更多、更好的知識學習和教授方法。初中數學教師謹記“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身必須有一桶水”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新和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不能單純依賴自身固有的數學知識積累,而放棄對新知識、新教學方法的嘗試和探索。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水平,以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每個參與數學學習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啟發,最終在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同時,還能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思維能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要遵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課堂的關注,創造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潛移默化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
數學教師要不斷給自身提出新的任務和目標,保證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逐步改變和淘汰落后的教學方法,激發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最終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