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質疑是創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因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啟“新”,任何新的東西都源于對舊事物的不滿,都孕育于對原有事物不足的質疑,所以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我不斷地摸索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努力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和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問題意識,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是學習上對知識的掌握,只是解題技能的提升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就會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學生有創造性的想象力才能實現。正是有了這種想象力才能迸發出相應的發明和創造。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一、使學生認識提問題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創造思維。我們知道,初中數學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所在,因而必須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所謂主體地位與作用,就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處理與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特征、地位以及作用等。一般而言,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為自主性、能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梢?,培養初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一切自己感到疑惑的問題與現象,使他們帶著興趣、疑難和問題去進行學習與思考。
2、有利于把握學生心理。初中學生處在其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一般不能獨立地解決問題。但是,他們卻能夠在教師科學合理地引導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使學生在學習認知過程中,努力實現新的跨越,達到新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初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有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心理狀態常常表現為學生學習層面的心理和其心理層面的心理兩個方面。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看,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提出質疑和問題,其本身就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通過學生提出在疑惑與問題,教師就可以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思維過程,摸清學生的學習難點和疑點,進而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有利于構建認知體系。如果學生產生了問題意識,那么其思維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刺激,督促他們對自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經驗進行理解與總結,進而不斷豐富、發展其認知結構與體系。此外,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與問題,其思維就會受到制約,學習的激情就會受到影響,進而會產生壓學情緒。
二、培養數學問題意識策略
1、培養師生感情,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齡的差距,師生間的心理總是會有一段距離。鑒于此,在課堂外,通過各種途徑:如一起聊天、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等來溝通雙方感情,拉近雙方距離,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為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創設一個舒適的氛圍。課堂上要淡化教師的權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求新求異,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
2、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有人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達到目的,于是在短暫的時間里給學生提很多問題,而這些所謂的“問題”,多數沒有多大意義,相當于是在將題目分解以降低難度,實質上仍然是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問題強加給學生,應通過啟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自己要往問題里鉆的強烈意識,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
3、多多引導學生,激發提問興趣。多給學生一些信任、鼓勵和贊賞。課堂上學生有時所提的問題在教師看來是幼稚的,但這也許正是學生靈感的體現,再加上他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就應該值得肯定。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推理、猜測,不惟書,不惟上,不盲從。課堂上,無論學生提得正確與否、簡單與否、問題質量高低與否,教師都應該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表揚,告訴他們能站起來提出問題就是好的開端,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學生懷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進行探究,并在思考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有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進一步驅使他們更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發揮教學過程中他們自己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
總之,新課程指出:要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征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既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