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芳++唐元福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50
摘 要 對電子作業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電子作業可以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自主投入到作業中來。
關鍵詞 初中數學;電子作業;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050-02
1 前言
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具有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其使眾多初中生望而生畏的重要原因。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消化和鞏固已學知識的重要條件,也是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不可或缺的。電子作業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數學作業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2 明確設計原則,確保難度適宜
作業設計是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課堂上新學知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采用題海戰術來讓學生反復地練習數學習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他們逐漸喪失做題的興趣,挫傷做題的積極性。在新形勢下,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作業設計觀念,即便采用電子作業,也必須要確保作業設計的多樣化和全面性,同時要確保作業設計難度的適宜性,以避免過于簡單的習題無法訓練學生,而過難的問題又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產生學習的抵觸情緒。
因此,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結合數學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合理設計作業內容,比如采用層次化的數學作業,確保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均可以在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的過程中得到切實提升。有時,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要為學生設置一些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靈活解題方法來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而不可單純地按照教師的解題思路來硬套,確保學生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來靈活解決相關的問題,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解題能力。
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多為學生準備一些閱讀理解類型的作業,這部分數學題目的內容比較豐富,并且同現實生活有緊密聯系,可以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尤其是解決與數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數學教師還需要結合中考熱點來為學生設計一些專項練習題,以幫助學生在平時做作業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中考數學試題的類型,從而不斷提升數學解題能力。
如在講解完“一元二次方程”后,為了幫助各個學生均可以了解和掌握該部分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設計電子化作業:①x-7=2;②2x+3x=45;③2(4x)+4x-30=78。通過這種層次化的作業設計,可以使學生逐步掌握多項式分解方面的知識,使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均可以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尤其是使低層次的學生逐步提升數學解題能力,使高學習能力的學生“跳一跳,摘蘋果”,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3 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參與意識
調查研究表明,當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會自愿完成數學教師布置的作業,這主要是由于當前的作業形式過于單一,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過多依賴題海戰術,以至于學生在反復做題的過程中產生厭煩感,甚至會逐步產生厭學心理,影響參與作業設計的積極性。電子作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特別是當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等移動終端的普及,教師和學生均可以隨時隨地從互聯網上獲取自己想要查詢的數學資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作業內容,拓展了學生的作業面。因此,數學教師在設計電子作業過程中,要在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數學作業,以確保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業中來。就具體的電子作業形式而言,可以為課下資料搜集作業、合作化作業和電子版數學日記等形式,而不必局限于手寫作業。下面就這幾種常見的電子作業形式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就電子版數學日記而言,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半周或者一周等)就寫一篇有關數學學習方面的日記,尤其是將自己在平時做錯的習題進行及時整理,以便集中討論和反思這些數學問題,從而有利于提升解題能力,避免再次犯錯。
其次,就合作電子作業而言,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使學生從其他學生那里學到必要的數學知識,這實際上是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等移動終端設備便捷的聊天功能的一種作業形式。
最后,就課下資料搜集作業而言,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搜集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數學內容,以便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自主搜集必要學習資料的好習慣,從而不斷提升數學素養。
如在講解完“有理數和無理數”后,學生可能在課堂上還沒有充分理解這些概念,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自主上網搜集一些有關無理數和有理數的數學知識,包括定義和由來等,從而達到深化學生對這些數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的目的[1]。
4 加強作業評價,增強做題效果
通常而言,科學、合理的作業評價是增強學生做題效果的重要途徑,所以數學教師在運用電子作業開展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作業評價,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做題效果。電子作業實際上就是將傳統的作業形式同信息技術進行結合的一種作業形式,師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互動、溝通和交流,也可以借助這些移動終端設備來實時接收和批改學生的電子作業,而不再局限于紙質的作業批改。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作業批改的工作量,而且能提高評改的效率,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可以使教師快速將作業評改結果反饋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評改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為了確保作業評改的質量,數學教師可以適當地“讓位”,讓學生發揮能動性,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通過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好地使學生發現在做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種評價方式有時候要遠優于傳統的教師評價方式,對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起到更好的作用。
5 結語
總之,電子作業在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運用不當,則很可能制約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運用電子作業模式,從而充分發揮電子作業在促進初中數學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卜麗娜.利用網絡平臺批改數學作業[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