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摘要 隨著社會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大數據在我國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已取得卓然成效。然而當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仍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教育管理的信息標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數據基礎尚未達到系統化精細化,難以支持及時精準的教育決策;教育監督系統不到位,難以進行動態監管。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新時代的到來,教育管理逐漸從傳統的“人管、電控”模式走向“智慧管理”模式。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大數據 智慧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01
1 智慧管理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信息數據時代,教育管理應及時進行教育管理改革,特別是高等院校,更應在管理理論方法和思路上進行顛覆式革新,這是當前信息時代教管事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和主要研究課題。當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在改進和提升方面,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教育管理決策提供高效、專業化的實現平臺。信息型、智慧型教學管理,一來可以大幅節約各項管理成本,二來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管理從業者的管理效率,實現教育的科學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充分利用新興技術,運用科學智慧的管理方式,可以全面準確地掌握校內各項雜亂的動態的數據,對于切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具有劃時代的、突出的現實意義。
2 教育管理信息化現存問題
(1)管理的信息化標準不統一、不嚴謹。信息的規范化、標準化以及相關管理的嚴謹性、有序性會直接影響教育業務發展及管理效能的信息化水平,影響到信息的傳輸、共享和匯總分析水平,進而影響到教育管理的科學決策,然而限于歷史發展背景,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藩籬,我國當前多數高校的管理信息標準并不完善。通常情況下,同一所高校內的不同學院常常各自為政,建設出不同標準的信息系統,此類系統數據之間的兼容性較差,格式也不規范和統一,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的同時,也給系統問的信息交換、整合和共享造成難度,直接影響到了整個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持續性和規范性發展。
(2)智能化管理的程度較低,處于簡單的數據統籌管理階段。我國當前各大院校在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暫處于偏重管理過程的電子數據化,距離人性化與智能化較遠,一切以“數據”為中心,智慧管理所注重的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尚未形成。對多數信息管理系統,相關管理人員也僅僅是進行大量的數據輸入輸出和簡單的統計、報表匯總等淺層操作,海量數據使管理人員無法從繁雜的操作性工作中解脫出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3)管理數據基礎缺乏精準化、精細化的管理,無法對教育決策提供準確參考。簡單的數據輸入、搜索和統計不是教學管理信息化工程,各類數據的統籌只是信息化的信息基礎,最終目的是通過數據來提供高效率的、智能的各項管理服務,然而目前各大高校的數據庫建設尚處于起始階段,對數據的應用較為簡單,就連數據分析也僅僅是得出一些簡單的統計量或者分類數據,尚未看到或者尚未能發掘出數據中所隱含的管理型信息,無法對教育決策提供準確參考。
以上各類問題的存在呼喚著智慧管理、職能管理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為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支撐,智慧管理,將切實引領教訓管理的發展。
3 智慧管理特性和內涵分析
智慧管理的智慧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到達對數據的深層級發掘,為教育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參考。智慧型的教育管理能掌控學習環境、識別各類教育者和學習者的特征、全方位監測教學過程,并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從數據中搜尋核心信息并運用到管理中,以輔助提高教育教學的科學性。二是實現教學管理的自動化,有效較低管理人力物力成本。通過智慧管理系統,能夠自動處理各種信息數據,得出精準的結論和反饋,精簡了各項管理流程,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時更能有效避免因人為因素所帶來的管理錯失。三是能夠對教育教學全流程實現全方位的監測和管控。對各個管理環節和教學過程進行識別和分析,實現對各類信息的智能化對比,實現對各項教學管理的智能診斷,有效解決教育業務開展過程中、教育裝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診斷的基礎上,進行挖掘分析,實現對教學管理安全狀況的實時預警并提出針對性處理措施,保障教育教學的高效、穩健、有序進行。
4 智慧管理工作總體思路
(1)提高對智慧管理發展的重視程度。當前形勢下各項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云計算等技術應用水平日新月異,各行各業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智慧產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力爭快速實現智慧化發展,智慧行業的發展前景愈加向好,也必將成為未來主要而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學管理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切實提高對指揮管理發展的重視程度,盡可能投入足夠的資源,摒棄傳統的管理思維,顛覆慣常的發展理論,多做調查研究,充分認識和理解智慧管理的內涵和優勢,結合高校實際,快速、有序推進信息化建設,向智慧化教育時代邁出前進步伐。
(2)充分發揮教師在智慧管理中的作用。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一直被視為高校工作的瓶頸。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成為當務之急。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教育管理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理念、模式與方法上必須與之相適應。本文旨在通過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另一主體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來探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學習一點管理的智慧,實行必要的智慧管理,這是現代教師理想的選擇。
(3)切合實際,有效發展。實現信息化管理已經將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智慧管理更將對成本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智慧管理。可以在個別學院進行試點,重點推動,實現局部的智慧管理。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控制成本,在不對學校正常運轉帶來負面影響的情況下逐步推動全校的信息化和智能管理水平。
(4)確保信息安全。在信息化時代,最大的風險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各類信息均有著一定的私密性,安全的疏忽,往往導致重大的泄密風險,對他人帶來嚴重影響。高等院校的各類信息,一方面會涉及學術技術、專利信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涉及教師學生的個人隱私,這些信息均需要嚴謹嚴格的保密措施來保障安全。要保證各類信息的安全,需要考慮到信息管理的全過程,從信息的收集整理、傳輸和處理到實際運用多個環節。所以不論是基礎的信息建設,還是后期的智慧化管理發展,要始終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意識,將之放在信息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建立完善的保密體系,保證智慧管理發展的安全運行。
5 智慧管理實施意見
(1)首要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搭建智慧管理環境。智慧校園建設的目標是為高校師生提供實時高效、一站式與個性化的校園信息化服務,幫助高校實現各類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深化高校信息化進程。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校園建設思路應是在原有的數字校園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增強其智慧性,從而形成服務、管理更為完善、師生體驗更為人性化的智慧校園。一是制定智慧校園的數據標準與應用標準,以及各應用系統之間的接口標準,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校園各類數據共建共享。二是整合貫通業務系統。在智慧管理系統的構建要注重對現有系統的升級改造,注重與其他系統的兼容,以在保障系統銜接性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建設成本。三是統一管理與維護。在信息化校園建設中提高效率,智慧校園的建設應對業務系統進行統一規范管理與維護。
(2)切實提高大數據采集效率及在科學決策中的應用水平。決策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關鍵,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高校的長遠發展。在高等院校智慧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通過各類信息搜集和分析系統、現代化的網絡系統等各類信息平臺,盡可能全面地采集各類教學管理數據,全面統計,細致分析,深度挖掘,為管理決策提供精確的科學的數據支持,進而推動高校的可持續、均衡發展。
(3)加強教育的可視化管理。可視化,是指通過設置多方位的信息采集和展演系統,對教學管理過程中各項教學活動、人員情況等信息予以搜索、采集和統籌分析,并通過某種形式最終進行可視化處理并展演給特定的使用者。從當前形勢看,可視化將成為信息時代數據產業的發展必然,是學校開展智慧教育的必備條件,也是高校智慧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創建此類系統,各級使用者可以直觀地查看與之相關的各類經處理過的有效的可利用的信息數據,為使用者得工作提供直接支撐。
(4)強化遠程督導,提高智慧管理管控和考核力度。各大高校應建立起教學管理遠程監督評價機制,強化對教學管理質量和效率的考核和引領,不斷推動教學事業良性發展。遠程督導是對教育教學管理的各環節加以監督,進行運行和風險評估,確定指導方向的工作,以保障各項教育管理得到有效執行。智慧管理體系下,教育管理人員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全方位、實時遠程檢測,使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不斷接近理想目標,達到最優化水平。
6 結語
隨著當前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高校智慧管理已成為各大高校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應切實提高對信息化建設和智慧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顛覆思維,改革創新,構建起適應信息時代人才培養所需要的教育管理模式,智慧管理和智慧發展必將成為高等院校教育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