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洋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逐漸變為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主要工作轉變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且實踐教學已經成為具有優勢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地方財經類高校轉型的關鍵,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應基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構建一套具有地方財經高校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針對地方財經類實際情況,分析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地方財經類高校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財經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190-02
實踐教學是高校推行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對于學生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則是主要載體、重要保障。建設一批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業創新能力、職業素質,也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而地方財經高校面臨當地政府政策支持有限、規模企業少等困境,導致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困難,多數地方高校建設的實踐教學基地只是簡單地走形式、掛牌子,沒有實質性的合作,基地成了一個擺設。
一、財經類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現狀——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作為我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并且是第二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某地方老牌的財經高校,雖然目前該高校已成立了實驗實訓中心,但是其中國家級、省級層面實驗室較少,建立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基本上由各學院包辦,且學校和企業的重視程度不高,基地建設的各個環節還不夠完善,運行效率不高。
2004年,該地方財經高校專門成立實驗室管理處,2010年將其更名為實驗實訓中心,現下設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藝術與傳媒實驗教學中心、大學外語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公共基礎實驗中心五大校內實踐教學中心;擁有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4個,校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8個,院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299個,目前校級和院級的實踐教學基地數量還在進一步的增加中。由以上可以看出某地方財經高校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與地處北京、上海以及省會城市財經高校相對較少,尤其是國家級和省級數量。
二、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經費投入不足
雖然近年來國家和當地政府對高校的建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大,使得財經類高校辦學經費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建設新校區等),但真正投入到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經費不多。相對于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地處首都、直轄市、省會城市的高校而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仍顯不足。
2.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長期以來,該財經院校發展歷史較長,使得其受到傳統思想的嚴重影響,這也導致其教學模式注重教授理論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表現出高分低能,即理論聯系實踐能力較弱。而目前社會缺少的是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對于財經院校來說,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3.師資隊伍中具備“雙師型”教師較少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還要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以及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建設,高校要想培養出一批專業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首先必須要擁有一批教學、科研與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但是,目前的很多高校重學歷輕能力,教師隊伍欠缺實踐的指導能力,具備“雙師型”教師較少。
4.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對于地方財經高校而言,若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與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加大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投入,尤其是一些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但是,目前地方財經高校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存在著明顯滯后的問題,況且基地建設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這里在江蘇某銀行建一個,那里在浙江企業建一個,無法進行銜接和操作,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財經類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路與路徑
1.加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力度
地方財經高校要認真學習領會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工作的質量標準和指標。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就業去向以及現代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加大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力度。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各類實踐教學基地,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到實踐教學基地里學習以及實習實訓,以達到最終就業的目的。
2.爭取國家、社會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地方財經類高校要想建設一個設備齊全、功能強大的實踐教學基地需要非常大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投入。從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實踐看,經費投入中政府占比是非常大的。建議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特別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經費的投入,并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支持。否則,對于一個地方財經院校而言,就無法凸顯其辦學特色,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將很難得到保證。因此,限于地方財經高校有限的財力,必須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社會以及當地政府在財力、物力以及人力上的支持。
3.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
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對于高校來說,雖然已建立較長時間,但對于學生來說,實踐學習的成本較高,當地政府財政又不能拿出專項資金進行扶持,高校經濟負擔較重。這種情況下,地方財經高校與企業合作是一種極佳的辦學選擇。“借雞生蛋”,利用企業的經營市場、工作環境、管理理念等資源,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實踐教學的平臺,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盡量能夠做到“零距離”接觸人才需求市場,積極探索產學研與“基地學習、實踐教學、實習就業”緊密結合的辦學模式。總之,加強校企間的合作,可以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豐收。
4.增加校內實踐教學設備的投入,實現“真實型”教學
就目前科技進步程度來說,教師在前面講授,學生在后面聆聽,課后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或者做試驗,以驗證教師所講的知識正確與否。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與能力的需求。現代教學的要求,需要轉變教學模式,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增加校內實踐教學設備的投入,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進一步加大學生校外學習的課時比例與學分要求
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中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加大大學生在校外實踐學習的課時比例與學分要求,讓學生能在實踐學習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并在實踐學習結束時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意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率。
6.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基地的發展要求是提高教師對實踐活動的指導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實踐導向的雙師型教育人才,是地方財經類院校發展新型教師隊伍的長期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考慮嘗試以下幾種人才培養方案。第一,安排教師進入教育一線學習基本教學經驗,使其接觸實踐教學工作,并具備指導學生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第二,引導教師多學習理論知識,積極參加相應“雙師”資格考試并取得相關證書。第三,為優化學校現有師資隊伍,開拓實踐教學視野,應從其他院校或行業引入或聘用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和較高學歷水平的經濟管理專業類人才作為兼職教師。第四,增加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的帶隊教師人數,在更加詳細指導學生的基礎上,也可以讓更多教師接觸實踐教學工作,提高實踐指導經驗和能力。
7.實現基地建設的系統化、規范化
地方財經類高校應當在了解自身實踐教學配置情況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師資隊伍的培養計劃,建設相應的實踐教學基地。為規范教學基地建設,應當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管理辦法,保證實踐教學基地的有效運營。針對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以及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應當結合本校的教育資源和辦學宗旨,合理規劃院系和專業安排,形成具有本校特點的辦學經驗和發展方向,將辦學特色、實踐教學基地規模和教學成果相結合,使本校的高等教育進入持續良性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增強。實踐教學體系是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環節,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強化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建設更多、更完善的校外實踐基地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地理優勢相對較弱、優秀人才資源流動性較大等是地方財經類高校的固有弱勢因素,因此地方財經類高校一定要克服各種困難,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根本目的,校企合作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路徑,互利共贏是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掘本校優勢資源、培育新型教育人才是學校長期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充分認識自身專業定位和方向的基礎上,建設適合自己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有利于學校長期穩定地培養專業性人才,培育相關專業優勢,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田祥宇,王曉燕.發散式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探討[J].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2).
[2]劉新貴,羅明.高校財經類專業產學結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湘南學院學報, 2016(1).
[3] 周敏,黃福華,等.地方財經院校物流專業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思路與策略——以湖南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6(3).
[4]張榜英,楊輝媛,尹鵬飛.地方高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以吉首大學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
[5]郭淑馨.淺議地方財經高校泛工科類專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J].統計與管理,2014(12).
[6]鞏建國,李正祥.西部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青海大學學報,2014(12).
[7]楊艷秋,李偉凱.地方高校實習基地建設機制與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