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青
摘要:在我國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以人為本作為貫穿新課程體系的核心理念,受到了廣大教育改革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過程中,人文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方面,它在教學工作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文教育不僅積極踐行教育改革方略,而且與受教育者個體緊密結合。同樣,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人文教育對提高學生個人素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對人文教育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教育;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項綜合性學科,對學生來講,它既是一種了解其他學科領域的工具,也是一門能帶來豐富人文知識的基礎性課程。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講,語文給了我們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幫助我們實現人類智慧的延續。因而,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實現兩點教學目標,首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語言知識和讀寫能力;其次,還要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讓學生從感性角度認識我們的文化,從而領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一、閱讀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大聲朗讀閱讀材料能夠激發學生對作者感情的共鳴。作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朗讀不應該依靠教師完成,必須在學生思維和情感活動積極主動時通過閱讀對材料加深理解,產生自身的思考和感悟。學生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課文材料,默讀難免會產生厭倦感,朗讀可以放松心情,釋放情緒,快速進入文中的角色,身臨其境一般走進文字多姿多彩的世界中。這樣學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語文閱讀的世界,享受到了語文閱讀的魅力。
例如,在進行《難忘的潑水節》這節課文講解時,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感受文字的華麗與優美的同時,感受到傣族人民的文化風俗以及更高層次的人文精神,首先,教師可以對傣族文化以及其地區性的優美環境進行講述,引導學生想象潑水節上的歡樂氣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感教育,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寫作情感中,而且自己要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才能使教師、學生以及課本內容融為一體,能夠在閱讀的海洋中疏導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教化,在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同時,其學生的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二、閱讀中培養學生文化情懷
依據當前小學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學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培養學生對漢語這門語言的使用能力;其二,是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的精華,使其從整體上認識祖國文明發展歷程,增強其深切的文化認同感。在課堂上,針對教材中的內容,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和基本內容,但教學工作不能僅止于此,應該由淺入深,讓學生對文中個別字詞進行細致推敲,發現不同字詞間的微小差別對文學作品整體的影響,從而發現漢語學習中的趣味所在。比如,在賈島的作品《題李凝幽居》的教學過程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一句,就可以對其中個別字詞精細解讀,啟發學生思考原句與“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表達效果的差異。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在教材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從字、詞、句到作品整體意境,有更深刻的把握。總之,對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應深入認識其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要求,不能以應試為唯一準則,一味追求考試中的得分技巧,而是應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作為重要目標,使其從感性上認識中華文化精髓,從而對祖國文化充滿興趣。此外,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注重人文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個人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對社會整體的發展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通過了解背景感受人文光輝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其中涉及的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文學作品,因此,無論是現代文章還是古詩詞,每一篇都有其特定的創作背景,體現了不同的創作風格。教師在對課文進行講解過程中,先應該對文章的作者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其生平經歷和所處的時代特征,此外,還要對文章的具體創作背景進行講解,這對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文章《司馬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文章引入之前,給學生介紹司馬光這個著名歷史人物,讓學生了解其為官經歷,以及對中國文學發展做出的貢獻。從而讓學生懷著對司馬光的敬意學習教材內容,充分感受到司馬光的崇高品質,在對文章表達技巧以及字詞運用進行賞鑒和學習的同時,還能吸收作品所傳達的人文情懷,促進學生健康價值觀念的形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也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契合。
四、通過文言文或詩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文言文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的主要載體,它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文言文作品不僅傳達給我們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其所經歷的事情,還傳遞給我們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由于我國古代文學、史學、哲學的發展有著共同的載體,其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從多個角度進行切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特殊表達方式的同時,也要讓其認識到文言文中所傳達的思想,它們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值得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換位思考理念,“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所傳達的孝道思想,“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所表達的愛國精神,“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所展現的豁達的人生態度。只有重視欣賞、感悟、體驗、重視教材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致力于引導學生開拓文言文閱讀的人文內涵,才能使文言文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成為滋養現代學生的精神養料。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社會和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必須加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更豐富多彩,學生的精神世界才會更充盈,人格修養才會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