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發(fā)香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是在教學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手段,通常是教師依據(jù)教學目的、內(nèi)容而進行問答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一門非凡的語言藝術。提問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示著教師教學風采,對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素來也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教學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些誤區(qū)
在當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并不能完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①提問的問題空洞,問題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生感到很茫然。②只注重提問的形式,不注重實效,在新課改的實施下,一部分教師把課堂搞得很熱鬧,賣弄花槍,嘩眾取寵,不注重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③問題沒有價值性和思考性。過于簡單的問題,學生不用去思考就可以答上來,學生的思維沒有活躍起來。④教師是問題的主宰者,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和思維受到抑制。⑤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問題提出后,馬上就讓學生回答,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新視角
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就談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些新做法。
1.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提問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展開。因此,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應掌握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還需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環(huán)境、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等都不相同,那么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因生而異”,促使全體學生的集體參與,推動課堂提問的有效形成。
2.提問目的要明確
能夠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在真實、巧妙、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的訓練。可以說有效教學提問是教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問指向的閱讀空間要大——激發(fā)自主閱讀,注重整體把握。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這篇課文分別寫了小蝌蚪“詢問鯉魚———錯找烏龜———找對青蛙”的情節(jié),三段內(nèi)容寫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師抓住語文對話,設計了下面三種不同的問題:A: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就是小蝌蚪,當你見到鯉魚媽媽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B:仔細閱讀三次對話,思考:小蝌蚪見到鯉魚、烏龜、青蛙時它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小蝌蚪?
第一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是第二段內(nèi)容,學生通過整段閱讀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見到鯉魚媽媽時,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媽媽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時的主動、有禮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二種問題設計指向的閱讀范圍就更大了,它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全文,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與理解,才能得出結(jié)論。
有效提問指向的答案空間要大——關注多元反應,鼓勵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體閱讀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會有不同,因此閱讀中的答案空間也應該是大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旦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就會出現(xiàn)更新更好的答案。總之,教師的提問有較大的包容空間,學生的思緒才會放射出個性的耀眼光彩。
3.提問要重點突出,切合實際
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教材重點,突破難點,問到關鍵之處。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詹天佑》一文時,先抓住“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這句話中的“杰出”和“愛國”提出:課文怎樣體現(xiàn)了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設問,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學習的針對性就比較強了。設計問題時應以教學關鍵點為線,把問題串聯(lián)在這一主線上,真正做到“牽一問而動全篇”的作用。
4.抓住提問的最佳契機
俗話說:“打鐵要看準火候”,語文課堂教學同樣要抓住契機。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最初并不是都是感興趣的。課堂上要充分開發(fā)文本的教育資源,其前提是教師要深入地鉆研教材,因此,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選準切入點,有意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問題上的一種“矛盾”。當學生急于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時,等于是接受了思維訓練,自然對于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也能夠更好地掌握
5.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提問
好的課堂提問可以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的目的。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閘門的一把金鑰匙。一篇課文的開頭為什么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為什么這樣選材、組材,而不是那樣,從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呢?教師應該多問幾個為什么,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深入實踐,從中歸納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學生的思維固然具有如下特征,即靈活性、廣闊性、敏捷性,但是如果缺乏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是燃不起來和沒有方向的。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問得妙,問得巧,問得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思想狀態(tài)中。因而,在筆者看來,精彩的語文課堂提問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完善審美情趣的基石。
6.靈活運用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方法
提問的方法十分重要,提問的方法多種多樣,現(xiàn)介紹幾種如下:
(1)抓住關鍵提問突破法。抓住一個關鍵性問題等于是打開了一個決口,因此,教師要真正地吃透教材抓牢一個關鍵性問題,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想深度。
(2)蠶食鯨吞法。有些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提出了不少問題,而最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絕大多數(shù)是難以回答的,這時就要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個又一個眼前可以解決的小問題,最后各個擊破,進行蠶食鯨吞。
(3)循序漸進提問法。任何值得的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提問自然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如登山一樣,要拾階而上,到了峰頂自然能夠看到美麗的風景。
(4)疏導式提問法。有的教師針對學生提出問題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無法回答,容易形成一種僵局,教師可以轉(zhuǎn)變一下角度,提出與之相關的其他類似問題,誘發(fā)引導、點撥提示。
學生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往往會不感興趣,但是在此基礎之上,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如在學生平靜的心湖里激起層層波浪,讓人稱道與回味。有些文章的內(nèi)容看起來十分的平實和簡單,本質(zhì)上也是獨具匠心的,那么這種提問法,就能顯示它的獨到之處。
參考文獻:
[1]韓秋秋.自主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高效應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
[2]譚會淑.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0)
[3]姚奕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