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梓
班級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單位,是學生鍵康成長、個性化和人才成長的搖籃。而良好的班風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種可視的教育資源。它對班級的成員有約束、激勵作用,使班級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但促使學生健康成長,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風的形成,因此,建設良好的班風很有必要。
一、提高班主任的基本修養
班級精神氛圍的形成與班主任的教學風格,個人氣質等有著密切關系。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教學能力、溝通藝術和人生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學生,班主任在學生中的形象至關重要。教師的人格在學生的道德行為養成中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它不僅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而且在學生整個人生中,會起著持續不斷的鼓動作用。相反,形象差的教師所表現出的工作懶散、治業不勤及道德品質上所表現出的疵點,會影響學生。為師不正,很難談得上培養出道德高尚的學生。教師只有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
教育家加里寧曾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會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如果教師很有威信的話,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留下痕跡。”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深刻而久遠的影響。所以,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嚴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學多才,積極進取,通過自己良好的思想、個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具體來說,教師應具備的修養是: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業務精熟,知識廣博;熱愛學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修養;有高度的語言修養;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多才多藝,觀念緊跟時代發展。
班風如何,很大程度上受榜樣及楷模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的影響,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上自習遲到五分鐘,主動向學生作檢討,并“自罰”掃地三天,帶來好的班風,是班主任的垂范在起作用,做好表率,其一,樹立好榜樣,感召學生。榜樣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遠的有近的。班主任應選好有代表性的典范,感召學生。其二,班主任本身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視。班主任每天和學生在一起,其言談舉止、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視線之內,有意無意地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則行”,班主任高尚的人格,不凡的氣質,風雅的舉止,都能成為學生的表率。其三,班主任要敢于“自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則罰,有“過”則改,是班主任崇高的人格表現,也是教育手段和教育藝術,嚴于律己,才能生“威”,才有教育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其四,班主任的垂范應表里一致。班主任應樹立好“當面形象”和“背后形象”,言行不能“南轅北轍”,否則,給學生虛偽的印象,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反感,造成逆反心理。
二、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班級也應該有自己的班規,這樣才能在本班級管理中有針對性的進行獎勵和懲罰,在一個班級的建設中,班級管理制度對約束學生的行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細化班級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班級管理制度(學生認可的),按照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該獎則獎,該罰則罰,獎罰分明。班級管理工作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紀律、衛生、課間操等各方面的情況要做到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當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時候,高中班主任要及時地提示、教育、引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量化管理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各項活動的熱情,強化學生的紀律觀念、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時促進好的班風的形成與鞏固。
由于生源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不一樣,有的學生求知欲不高,表現有厭學情緒,上課不認真聽講,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甚至有擾亂課堂秩序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應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以班風、學風等各方面做得較好的班級來教育學生搞好學習,并把在校學習與畢業后就業結合起來教育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侮讀書遲”和“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等名言來教育啟發學生,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努力抓學風建設
學風,就是學習的風氣。一個班級學風的好壞,是衡量班級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班風建設的基礎。班風建設的好壞對每個成員的學習、生活和理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具體到中學這一特定環境,學風是指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的、穩定的態度和行為,包括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目的、動機、態度、興趣、意志、方法、習慣、紀律和效果。學風建設是高考的靈魂、生命線和永恒的主題。
首先可以通過多種活動在班上進行科學引導,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緊迫性。通過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勵機制,無論是評優評先還是班干部的選拔,都要優先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內的綜合素質,以形成班級群體良好的認同意識,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從而有利于濃厚學風和良好班風的培養。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無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日常學習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鉆研,尋根究底?還是急功近利,淺嘗輒止?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驕不躁,謙虛誠實?還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學習中能否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博采眾長,切磋砥礪?還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輕?這一切不僅反映出學生人格的劣勢、志向的遠近,更關系到能否最終成長為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
學生必須有科學合理的治學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礎上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還是尋章摘句,引經據典,一知半解?是以創新為旨,注重批判與繼承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是拘泥于細枝末節的精確,熱衷于術語、化淤的新奇?這不僅反映出學生科學素養的高下,更關系到其創造能力的大小和創新活動中的后發力。
四、培養學生對班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知道,人的更高層次的需要是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學生對班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是這種層次的需要。班主任要經常把班級取得的成績、課任教師對班級的良好評價以及家長的充分肯定及時與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對班級風氣的認同度,讓同學們感到在這個班里學習,是非常榮幸和驕傲的,從而產生自豪感,形成強烈的歸屬感。
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么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能夠做到的一切。”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培養學生對班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首先要正確引導班集體輿論,這是良好班風形成的前提。班級輿論是為集體期望認同的潛在規則,是班級全體成員的群體意識,班級的正確輿論給個人提出了班級規范和行為要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幫助班主任工作,起到約束或管理學生的作用。要想帶出一個優秀的班級,必須首先在班內樹立正確的輿論,使學生利用群體意識進行自律管理,讓班主任從班務瑣事中解脫出來,用群體的氛圍陶冶學生,讓班級輿論驅使學生自覺自愿、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產生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無形力量,從而產生自主、自求、自得、自樂的強烈愿望和具體行動。
在班風建設中,除了常規的引導之外,我嘗試在網絡上建立班級論壇。培養大家對班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同學們感到在這個班里學習,是非常榮幸和驕傲的。學生在論壇上發帖、回帖,發表自己的觀點,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交流各自的心路歷程,共建精神家園,對促進班風的形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