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秀
【摘 要】聾校發展聽覺障礙兒童的語文能力,是整體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課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創新教育為核心,充分發揮閱讀和寫作的關鍵作用;從整體出發,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來取得特教學校教學的全面進步。
【關鍵詞】聾校;語文教學;創新教育;教學質量
一、新形勢下我國特殊教育的現狀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無或施舍。同時人們的觀念與認識也發生了改變。認為特殊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他們同樣有權利獲得相等的教育。知識不一定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是沒知識一定改變不了他們。李克強總理曾經提出特殊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要實現中國的偉大復新就應該加強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建設,讓每個特殊兒童都能得到更好的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從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說特殊教育迎來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機遇。
二、聾校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聾校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在于它肩負著培養特教學生具有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表能力和正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的任務,顯然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學習語文對于特教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他們大部分是一出生就沒有了聽力,對語言沒有任何的接觸,手語是他們平時的交流方式。讓他們寫一個最簡單的句子都寫不出來,如:“誰喜歡吃什么。”的句式。就一個簡單的句子對他們來說確是很困難的。他們對語法、詞匯、句子等都不理解。首先,掌握語言文字,是使聾生適應社會進行交際的需要,是取得社會平等地位和權利的重要條件。其次,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的工具,語文能力是提升聾學生思維水平和發展智力的必要條件。再次,掌握語文工具,有助于提高特教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和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可見語文教學在特教學校中教學的重要性,掌握了語文知識,聾生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與常人進行交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初步的看(聽)話、說話能力和閱讀、作文能力”,意思是向學生進行最基礎的語言文字教學,一方面進行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教學,另一方面使他們具有看(聽)、說、讀、的初步能力。前者是基礎知識教學任務,后者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和他人交往是不可能的。按照現代意識的標準來衡量,對于一個聽力正常的人來說,應付一般日常生活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但是,對于一個聽力障礙者,尤其是自動喪失聽力且較嚴重的人,他們首先失去的是 四種能力中的兩種基礎能力,因而,即使應付一般日常生活也是困難的。語文教學就是讓耳聾學生獲得語文能力,以適應社會和日常生活。在完成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智力,這是有機的統一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是在日常的教學中實現的,學詞造句、看圖說話寫話、分析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等,都包含著發展思維和智力的內容。
三、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對于聾啞學生來說,更有其特殊的意義。他們經常愛問“為什么?”,這種好奇心產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十分可貴的。因此在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使他們產生熱愛學習的巨大動力。
如何提高聾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我們每一個特教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以下是我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1.教學內容要做到生活化
聾校的學生終將要回歸于社會,獨立生存于社會,對他們來說,要使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識,形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本著“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原則,視學生的生活本身為寶貴的教育資源,選擇學生生活中最常用的、與其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內容,把教育教學與聾啞學生的生活緊融合在一起。
2.教學手段要做到直觀化
興趣,對于激發特教兒童的求知欲望、調動特教兒童的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聾校兒童思維發展相對落后,生活經驗相當貧乏,對事物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著直觀情景的束縛。為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可采用多種形式的直觀教學。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加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等。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一般學生都不喜歡語文了,嫌它枯燥無味、如何抓住學生的心理,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利用多媒體技術,把靜態、枯燥、難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維空間,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形成動態畫面,使其內容更豐富充實,形成具體、生動直觀,給學生視、聽、感官以更大的沖擊和吸引,滿足了小學生好奇心、興趣廣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在教《認識動物》這課時,拿出小貓動物圖片,學生激動不已,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過來,為學生創造了想說、敢說的氛圍,憑著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不由自主地說出“貓”,雖然有很多的學生說得不清楚,但是他們敢開口說話了。可見,直觀教學為特校兒童語文教學創設了一種引人入勝的境界,適時地在各個教學階段運用直觀手段,可以收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3.教學過程要做到活動化
聾校兒童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歸納、概括能力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形象思維活動。他們普遍對活動比較感興趣,通過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激發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游戲是兒童最樂于參與的活動,利用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倘若我們巧妙地將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教學中,學生便會樂于學習語文。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采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其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時時保持鮮感、興奮感,這樣既提高了注意力,大腦也不容易疲勞。在《認識水果》一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發揮眼、手、口、腦的作用,讓兒童通過親自看、摸、嘗、說等活動來認識水果。在看、摸、嘗、說活動中,學生興趣 盎然地知道了西瓜的形狀、味道和各部分的顏色,并練習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目前,絕大部分學校己認識到聾生能力差的原因,正在著手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突出能力,講究應用,提高語言教學質量。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聾校的教學也會在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之上有一個整體的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特殊教育研究會編.聾校教學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
[2]聾啞學校語文教材教法.中國盲文出版社
[3]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華夏出版社
[4]提高聾校語文教學效率途徑的思考.特殊教育
[5]盲校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小作家文選
[6]以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文教資料陳輝.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