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延彬
【摘 要】高中語文名著閱讀的審美不僅僅是一種鑒賞同時也是一種審美教育。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在高中語文教育課堂上審美教育的滲入也越來越得到關注與重視。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育的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影響力的闡述和詮釋,使得在高中語文中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得到更進一步的凸顯,這樣一來,高中語文中的審美教育目的與方向也更明確。
【關鍵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審美教育
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相輔相成,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可以說從最初時代所涌現的語文名著閱讀與審美教育的關系就已經緊密,也最利于實施審美教育。因此本文細致的來談談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的特殊聯系。
一、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的特殊聯系
1.文學名著的概念內涵
在『文學』的分類中,把文學歸屬為社會科學的學科之一,與哲學、政治、法律等并駕屬于社會的上層學問,口頭文學是文學最早出現的形式,最初的口頭文學通常與音樂聯結成可以演唱的一種抒情詩歌。中國的《詩經》、印度的《伊利昂紀》等被認為是最早的書面文學。在先秦時期把文學寫成作品都可稱為文學,到現代就常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文學可以理解為以語言文字為工具的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精神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語言、通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各異的形式(體裁)來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或當時當地的社會生活。『名著』通常指具有永恒的主題,有精典的任務形象,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能夠經過時間的考驗,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具有流行性,而且有經久不衰的特點。
由此,文學名著可以理解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和戲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運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內心情感及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生活,具有永恒主題和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能夠經受時間考驗,在社會上唄廣泛流傳的文學作品。從對文學作品名著這個理解我們可看出,文學名著是五國界的,無時間界定的。基于此,文學名著一直以來成為語文教材選材的重要課程資源,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因此也成為語言教學、思想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
2.審美教育教育概念界定
18世紀,德國美學家席勒的《美育書簡》是席勒于1793—1794年寫給丹麥王子克里斯謙公爵的27封信,信中他對一系列教育根本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思考,他認為審美教育能使人恢復健康,賦予人美的心靈,充當人類的教師,這對后來審美教育思想的產生有著重要影響。審美教育是運用各種媒介手段使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審美知識,從而使教育者感知美知、鑒賞美、創造美,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在審美過程中通過美的事物來使教育者的情感與心理上受到影響,是一種情感教育方式。
二、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意義
1.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地位演變和確立
課程標準是根據課程計劃制定的有關學科教育目的、結構與教育要求的綱領性文件。它整體上規定著某課程的性質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內容選編的依據在教學上的建議,是寫作教材的依據和基礎,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富人基礎,它具有一定的性質,關注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隨之產生的積極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2.審美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在名著閱讀教育中實施美育
審美教育,是通過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和美的形態影響受教育者的內心世界,是一種有目的的影響人的教育活動。由此受教育者在審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事物的感染,在心理上產生感受,性情得到陶冶,情感上產生共鳴。審美教育對人心靈的定性,給人理想以正確的方向,能塑造美的靈魂。
三、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實施審美教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經濟和文化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在精神的追求也逐漸高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收到重視。美育是促進學生提高審美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在語文教學中借助語文文學名著中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的人格、思想,世界觀人生觀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學生道德品質,美化學生的心靈世界。
由初中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生,隨著年紀的增長及再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經歷,是他們在身體和心理的成長上經一部成熟,使他們有著鮮明的個性追求和較強是非的是非與美丑評價標準,也有自己的好惡感。
四、結束語
讓學生通過學習文學名著是能從這些文學作品中獲得自身的審美體驗,是使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創造力得到提高,促進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有著豐富情感世界和對未來有著美好追求的高中生,他們此時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是正在形式時期,也是處于知識增長和培養能力的時期,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易受外界的影響,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審美教育參透在教育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能動性,有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感知美、鑒賞美,評價美。積極主動的參與審美的過程,會受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