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坤



摘要:植物配置是生態園林設計中的主要內容,植物種類的選擇、配置的合理性不僅決定植物能否正常生長,同時會對整個生態園林的觀賞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予以重視。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態園林植物配置原則,并研究了具體配置方式,旨在為生態園林設計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9-104-02
前言
生態園林是人們游覽和休息的場所,自然景觀宜人,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同時其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園林中大量植物可以防風降塵,并對周邊空氣和水體起到重要的凈化作用。為了使其中的植物群落更加合理,需要園林設計人員對各類植物進行科學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園林空間,提高生態園林的藝術性。
1.生態園林植物配置原則
首先是統一性,無論是在植物的形狀上、質地上還是在色彩上,都要表現出自然的變化和差異,一方面要保證多樣性,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相似性,這樣才能在豐富的同時不顯突兀,形成一種統一感。植物配置過于雜亂或者過于簡單都會是使其失去美感,所以園林設計中掌握植物配置的統一性很重要。
其次是景觀性,生態園林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具備較強的觀賞性,要求設計者從美學的角度出發,將季節、植物特征等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提高植物群落的美感,使其在任何季節里都具備觀賞價值。
第三是均衡性,要根據植物種類、地質以及顏色的差異均衡搭配,因為各類植物所帶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植物體積較大、顏色較深且枝繁葉茂,往往會給人一種沉重之感;反之如果體積小巧、顏色較淺且質地相對細柔,往往會給人一種輕盈之感。將這兩類植物均衡搭配,濃密相問,才能體現出園林的美感。
最后是生態性,不同種類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同,配置時要考慮到這些要求,同時要考慮到種問競爭問題,做到物種問的相互補充,提高環境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保證外觀的美感。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2.1植物的選擇
2.1.1對氣候及土壤的考慮
在選擇植物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考慮當地環境是否適合這些植物生長,是否能夠發揮其生態價值和觀賞價值。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氣候環境,這是生態園林選擇植物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經濟條件一般、技術條件落后的地區更要將這一因素作為重中之重。例如,如果是在亞熱帶地區,可以選擇一些優良落葉樹種,如欒木、山杜英等。其次要考慮土壤條件,很多植物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比較苛刻,如果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就無法正常生長。生態園林中幾種常用植物對土壤PH值及成分的要求如表1所示。
2.1.2對環保及園林性質的考慮
生態園林的價值絕不僅僅局限于觀賞,其中的植物群落可以防風防塵,另外有凈化空氣、水源、殺菌以及降低噪聲等多種功能。因此在選擇植物的時候,要考慮到環保要求,就是希望該座園林對當地生態環境起到怎樣的調節作用,然后根據這些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植物。
例如,如果當地工業污染比較嚴重,工廠所產生的粉塵比較多,就應該選擇對粉塵吸收能力較強的樹種,如懸鈴木、檜柏等。如果工廠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就應該選擇那些對有害氣體有較強抵抗能力或者是可以吸收有害氣體的樹種,如棕櫚以及廣玉蘭等。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生態園林的性質,如果園林位于學校附近,可以選擇一些顏色鮮艷的植物,如紅花繼木、金葉女貞等。如果園林位于烈士陵園,則可以種植松樹、柏樹等常青樹木,象征永垂不朽。
2.2配置方式
2.2.1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的組合
觀賞花木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觀花植物,另一種是觀葉植物,二者之間進行合理配置不僅可以提高觀賞性,提示能夠有效延長觀賞期。一般將觀葉植物作為主景。可以選擇秋季葉子變黃的銀杏樹或者是葉子變黃的槭樹類。常綠樹種也有很多種選擇,香樟、梧桐分別表現出暗綠、深綠、淺綠以及淡綠,將這幾種綠色合理搭配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觀花性植物,可以選擇薔薇、海棠等,要與觀葉樹種遙相呼應,產生一種獨特的美感。
2.2.2層次上搭配
植物的搭配不僅要考慮質地、顏色,還要注意層次性,高矮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會產生較強的層次感,提高觀賞性,具體如表2所示。將這四種高度的樹木搭配在一起,加上顏色上的變化,就會形成一種很強的畫面感。另外,這些樹種的花期不同,可以大大延長觀賞期,更好的滿足人們的觀賞性需求。某生態園林設計中就選擇了不同高度的植物,為觀賞者帶來一種視覺沖擊,具體如圖一所示。
2.2.3季節性樹木的選擇
不同植物的最佳觀賞季節不一樣,配置時要將這一點作為重要考慮因素,一方面要避免景觀單調,另一方面要避免雷同和造作,要盡量使生態園林景觀與大自然景色相近,使游客感受到自然的氣息。春季觀賞花種有白玉蘭、榆葉梅等,夏季時可以種植石榴、金銀花等,秋季時主要有地被菊,冬季則可以選用可以開花的臘梅。將這些花合理搭配起來種植,游客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欣賞到美景,保證生態園林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觀。經驗表明,松柏一類常青樹的最佳比例為三分一至四分之一之間,同時喬木和灌木搭配起來種植要比單獨種植其中一種效果更好。園林中最好種植大面積草坪,不僅可以固沙,同時可以提高園林整體觀賞性。另外,還可以搭配一些果樹或者是一些藥用植物,提升園林的經濟價值。
2.3注意事項
2.3.1植物群落的注意事項
植物群落的搭配并不是喬木、灌木以及地被的簡單組合,盡量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搭配比價穩定的組合,大自然往往是最好的設計師,無論是群落植物間的適應性上還是整體美感上,一般都會比人工隨意組合的群落更加合適。一般要求群落的規模足夠,無論是在水平結構上還是在垂直結構上都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可以在自然搭配上適當調整,但是不能破壞植物的整體結構以及生長規律。例如湖南南郊公園中的植物群落在選擇時就參考了自然群落,不同種類植物間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具體如表3所示。
2.3.2協調好植物問的關系
生態園林植物搭配時要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則,就是說這些植物之間要能夠相互依存,從對方身上獲利,但是不會給對方的生長帶來阻礙。例如,雪松以及云杉和菌根之間就表現出共生關系。一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分泌的一些物質會被其他植物利用,促進其生長,例如白蠟以及皂莢在一起生長就會相互促進。同理有很多植物生長在一起會相互抑制,例如松樹和云杉就不能搭配在一起種植。總而言之在對植物進行配置時要協調好關系,否則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2.3.3地方特色的突出
不同地區的城市規模不一樣,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自然資源分布情況以及歷史文脈也千差萬別。生態園林設計時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同時融入地方文化,突出當地特色。如果城市中空氣污染以及土壤比較嚴重,園林建設初期要盡量選擇一些本地樹種,可以迅速適應環境,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可以有效降低園林建設成本。總而言之,園林設計時要將本地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地方特色,避免雷同,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3.總結
生態園林設計時植物的配置是重點內容,選擇植物時要考慮氣候因素、土壤因素、環保要求以及園林性質等。同時要注重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的組合、整體搭配的層次性以及不同植物觀賞的季節性。還要考慮到群落內部植物問的關系,做好協調,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則。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突出地方特色,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