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敬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 050091)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
于子敬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 050091)
新媒體的誕生和興起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如何正確地認識新媒體,妥善地應用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通過新媒體的概念及特點,為新媒體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新媒體;高校;學生管理
新媒體(New 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通過報紙、廣播電臺、電視等傳統媒體連接在一起的新的媒介形式,包括網絡、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也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可以指應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因特網、局域網、無線通信技術及衛星等渠道,以及計算機、移動電話、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被稱為全新的數字媒體技術。
第一,即時性。在數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新媒體中的信息傳播以井噴式的速度發展。一般情況下,只要新媒體傳播者發出信息,受眾便會第一時間通過各種信息終端接收相關信息。
第二,交互性。新媒體技術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信息傳播者及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傳統信息傳播媒體如電視等都是單向傳播信息的,通常是單向的傳播與接收,缺少甚至沒有互動交流。通過新媒體技術,受眾和信息傳播者可以通過微信、QQ等新媒體技術進行傳播交流及互動合作。
第三,虛擬性。新媒體的信息交流具有虛擬性特征,其構建的巨大的信息交換框架也具有很大程度的虛擬性。新媒體中的信息交流與傳播,主要是以網絡載體,不存在實際的物理交換。
第四,海量性。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拉近了生活在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受眾的距離。他們可以利用種類繁多的新媒體進行信息的傳播、溝通與交流,然后進行信息的復制、加工及再生產。因此,各種知識、思想等一經傳播,會很快擴散成形式種類多樣的海量信息。
第五,共享性。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繁榮發展,受眾的言語成為信息傳播主體,其自由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每個人每天都可以通過新媒體自主發布信息,給新媒體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發展。
第六,多樣性。新媒體技術具有多種多樣的傳播形式,如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
3.1 機遇
新媒體依靠移動通信、網絡、數字技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它的優勢很多,比如:資源豐富、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多元化、覆蓋面廣等,基于這些特點,為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如果巧妙地利用這些優勢可能探索出一個新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
首先,新媒體技術突破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只要是在移動通信信號覆蓋的地方,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就能夠向大學生推送信息,而學生們也可以在有通信信號的地方第一時間接收到有關信息,時間和地域的障礙和壁壘在這種情況下不復存在。其次,新媒體促進了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人們通過新媒體等虛擬媒體進行交流與溝通,避免了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環境下通過新媒體及時、準確、完整、無顧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再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的應用,學生管理工作者能對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動態、思想狀況有更好、更及時的了解,同時管理者可以與大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交流與溝通,如發送語音、視頻等,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進行與開展。最后,學生工作管理者利用新媒體,進一步縮小學生管理工作與虛擬校園的距離,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進行。
3.2 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中,大學生群體的自主性不斷增強,有更強的思想表達自主權,他們善于用新媒體平臺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他們的言行在虛擬世界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限制和規范,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由于網絡虛擬化,學生可能失去自我,對周圍人群缺乏信任,甚至出現人格障礙。媒體的虛擬性引發了學生生活空間的虛擬化,這也給大學學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新媒體具有表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因此也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參與。但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學生,容易沉迷于新媒體的多彩世界當中,嚴重影響了學習與生活,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新媒體具有虛擬性的特征,使大學生能夠進行匿名交談。大學生喜歡在網絡虛擬環境中扮演現實生活中無法扮演的角色,滿足不同的心理需要,在此過程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學生往往會沉迷其中。但是現實與虛擬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大學生也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心理失衡。新媒體環境中虛擬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學生在虛擬與現實的轉換過程中,容易出現雙重人格,會引發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精神障礙。從事學生管理的工作者,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其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開展。這是值得學生管理工作者深思和面對的問題。
新媒體的使用降低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權威性。通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高校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足不出戶接收來自世界各地、各種形式的信息,其思想必然會發生變化,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不加選擇地接受新媒體傳遞的各種消息,很容易使核心價值觀偏離。
4.1 加強高校管理工作者隊伍建設
建設高校輔導員隊伍,完善管理體系,培養塑造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需要嚴格控制輔導員隊伍的引進,加強隊伍建設,做到寧缺毋濫,加強專業性評估,道德標準衡量,引進符合崗位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在崗位培訓過程中,提高輔導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其全方位適應當今時代高校學生思想多樣性的能力,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政治感悟、生活態度進行正確的引導。
4.2 加強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媒介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大學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為處于復雜多元化媒體環境中的大學文化注入與時俱進的活力。大學生處于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不加以及時、正確的引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大學生如果具有良好的媒體素養,就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大眾媒體的信息,明辨是非,正確選擇有助于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媒體信息。因此,學生需要注重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
首先,大學應該提供各種各樣的媒介素養課程和選修課程,大力宣傳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其次,學生應認識到媒介素養對自己未來之路的影響,積極選修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深入了解新媒體的基礎知識、主要用途傳播途徑,具備辨別媒體信息的基本能力。當今一部分大學生因過度依賴電子媒體而出現“新媒體依賴癥”,因此,大學生更應該學習如何正確利用新媒體,不斷強化法律和道德意識。大學生在利用新媒體的過程中,要明確目的,遵守相關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規范,遠離不良的網絡環境。最后,大學生應該嘗試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實踐,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運用新媒體技能。在理論中提高實踐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對媒體信息接收、思考、批判的能力,從而提高媒介素養。
4.3 優化新媒體應用環境,健全管理機制
首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當對校園輿論環境進行監督管理。大學生的思想不甚成熟,思想意識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網絡環境的影響,出現偏差。基于此,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要對不良、負面的網絡信息進行甄別、過濾,凈化信息的來源和途徑,為大學生提供健康、干凈的成長環境。其次,要把新媒體融入傳統學生管理工作中去,學生工作管理者不但要注重應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還要利用新媒體進行管理,做到線上線下兩條線管理,互通有無、互相融合。最后,要注重意見領袖的培養,發揮其作用。高校可以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新媒體信息平臺,并逐步培養學生意見領袖,來引導大學生群體的輿論,解決傳統管理難以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視新媒體的作用,只有重視、正視新媒體并加以利用,才能探索出相應的管理方法,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高校應積極主動地利用新媒體,才能更好地占領高校學生管理的制高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調動大學生參與學生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東華.論新媒體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J].辦公室業務:中旬刊,2014(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53
G647
A
1673-0194(2016)10-0219-02
2016-04-08
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HB14JY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