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華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貴港 537000)
關于建立旅游管理專業能力本位項目教學模式的課程評價體系
何小華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貴港 537000)
能力本位教育中主要強調接受教育的學員在學習中處于主導性的地位,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能力。本篇文章的內容將圍繞如何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進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怎樣搭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評價體系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與論述,由此加強我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性素質與職業能力,改善現今旅游管理專業的現狀。
旅游管理;能力本位;課程評價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全稱是“Come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為CBE,這一詞匯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代表國家為美國和加拿大。既然稱作是“能力本位教育”,那必然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字面上人們可以理解為“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專業掌握程度為本質與核心,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養。
1.1國旅游行業的具體現狀
人民的生活水平條件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精神追求也在不斷增加,這時,旅游才開始成為一種行業,也可以稱其為經濟水平增長的新型產物。
這時的中產階層開始興起,旅游成為了消費的第一選擇。中產階級的消費途徑、消費方式都會引領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方向與時代趨勢,其中出境游的簽證要求旅游者提供的財產證明,便是中產階層經濟實力最好的佐證。中國旅游研究院的院長戴斌表示:“出境游正成為普通中產階層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旅游方式多樣化的出現,使價格愈加透明、旅游建設愈加規范合理、旅游的自主性增強、旅游路線設計更為自由和個性化。
1.2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的崗位職責
由于旅游行業逐步的規范化,旅游公司職員的分工也愈加的科學與明確(這里暫時不包括在線旅游公司的團隊經營模式)除了團隊的核心高層、主管外,具體的部門崗位包括。①公關宣傳員。負責旅游產品的與旅游資料的收集,旅游公司的外界宣傳。②銷售經理。負責為游客提供旅游的相關咨詢、辦理相應的參團手續,是與客戶接觸最多的職位。③業務經理。辦理團隊運行的各項事宜。例如酒店和機票的成本核算,利潤所占百分比等。④客戶接待員。安排團期的導游、組織導游進行定期的集體培訓、處理由于導游而產生的投訴或旅游產品的質量問題。⑤旅游計劃員。安排導游接團、與相應的導游交接旅游過程中的相關事宜、處理旅游計劃表、導游證件、導游標志紅旗、導游路線圖、結算清單、團隊交接手續等。⑥中文導游。負責旅游行程中的一切事宜,深度了解旅行目的地的歷史文化,口才流利,具體事宜例如與當地的車隊、酒店交接等。⑦外文導游。職責與中文導游一致,但要求外文水平較高。⑧行李專員。規模較大的旅游團隊會安排行李專員,保障客戶的行李安全。⑨地接車隊。公司內部的車隊要保障團隊的日常用車,外地的車隊需要預先交接與安排,保障客戶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順利出行游玩。⑩車輛調度員、安檢員。負責車輛的安排、安全與維修。?客服代表。作為公司與客戶第一時間接觸的門面擔當,客服代表的好壞直接影響客戶是否選擇該公司的旅游產品,進而直接關系到旅游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因此客服代表要在深度了解旅游行業和本公司特色后方可上崗,前期需要較為復雜的業務知識培訓。
部分的大型旅游公司還在各旅游目的地的當地設置餐廳、購物商店,或與當地的購物商店合作,因此也有員工到當地商店去做服務人員。
1.3針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進行能力本位教育的意義
在上文的部分中,人們已經介紹了旅游公司中明確的職位分工與具體崗位職責,那么在進行“能力本位教育”的具體意義在于以下幾方面。
1.3.1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心中樹立四種能力觀
(1)任務本位或行為主義導向的能力觀,這種能力觀主張用具體、孤立的行為來界定能力,將工作進行一項一項的細致分解。
(2)整體主義或一般素質導向的能力觀,這種觀念指的是掌握具體的任務技能,促進個體能力遷移。
(3)將一般素質與具體情境聯系起來的整合能力觀,這種觀念認為:個體在現實的職業工作表現中體現出來的才智、知識、技能、態度的整合。
(4)針對個人特質選擇未來職業規劃的能力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個與你特質相符的工作一定會讓你做起來十分輕松與開心,數據研究表明,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在未來十年的工作幾乎沒有什么突破,反而還在不停地換工作。一份與你興趣喜好一致的工作做起來一定會比你做一份毫無興趣的工作來的開心。
1.3.2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了解自身所具備的各項“能力”
“能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關鍵能力等。①專業能力。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技能和相應的崗位知識儲備。②方法能力。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③社會能力。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行為能力,以及日常的人與人的交際內容、交際方法。④關鍵能力。超出了本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職業技能、知識范疇、需求范圍的能力。
因此,在能力本位教育中,“能力”的具體概念并不是指傳統的“職業技能”或者所謂的“個性心理特征,而是要進行具有真正意義的“能力本位教育”的培訓,拓展和拉伸高校旅游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觀,將高校旅游專業人才的愿景由普通的旅游領域就業延展到注重自身知識、技能、心態、行為的各項領域職業中。
針對“旅游”這一現代衍生而出的新行業領域,相關的高校課程還不夠完備,急需進行專業課程的改革,這也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由于在線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也給予傳統的旅游行業不小的沖擊,逼迫傳統旅游公司紛紛開始改革轉型。因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要確定自身的職業規劃,因為在線旅游公司與傳統旅游公司的崗位分配是有較大區別的。
在這里,人們暫以傳統旅游公司為理論基礎,探討如何搭建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評價體系。而課程評價體系的搭建需要根據高校該專業的人數而定,人數少于30人的班級可以選擇以周為期限,30人~50人的班級可以選擇以月為期限,50人以上的班級可以選擇以學期為期限。在高校的官方網站應為匿名評價,理由要規范、合理,不得出現人身攻擊的字眼,也不得過度夸贊。該課程的設置或該教師的課程風格的優勢與劣勢均為必填項。在最下方可以設置一個“個人意見”的輸入欄,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與態度。課程評價體系搭建的原因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專業課程目標要由知識客體轉向學生主體
課程評價體系建立的意義在這里體現在主張將學習目標轉向學生個體,了解學生的內部心理和外部行為的具體變化,通過能力指標測試了解學生從思維、性格到行為的個人特質。
2.2課程導向由“教育專家導向”轉向至“企業專家導向”
由“教育專家導向”轉向至“企業專家導向”是指課程的編排與開發要由產業界的權威來決定和策劃,并且還要有一定的教育專家參與其中,加深學生對該專業課程的理解。這一課程的實施需要設定實行期限,因為現代行業領域的更迭速度加快,既定的課程無法滿足時代變化的需要。而課程評價體系的搭建,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與意見,還可以了解旅游領域的最新趨勢與發展方向。
2.3教育程式由傳統的“教程”逐步向“學程”轉化
“教程”逐步向“學程”轉化是指高校的旅游專業教師也成為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部分學習資源,而且也是學生在旅游管理專業課中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在旅游專業課的教育過程中,可以去適應學生不同的個體性差異,針對性設置不同的課程。
在關于建立旅游管理專業能力本位項目教學模式中,課程評價體系是現今較具有優勢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以“反客為主”的方式,將學生的需求列為教育的重點,通過學生的個人特質來設置課程的內容與編排,通過學生的個人態度與觀點來進行教師的配置,通過學生的個人意見和時代的發展趨勢來改善專業課程中知識點設置與傳授。這樣的課程會讓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發現并挖掘出自身的潛能,在學習時獲得樂趣,在工作中發揮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媛媛.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4.
[2]郝俊.基于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下的項目課程的思考——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文教資料,2012(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2
G712.0;F250-4
A
1673-0194(2016)20-0209-02
2016-09-08
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2014 JGB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