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成
【摘 要】以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為主題,探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問題意識”,初中數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實施,當前在初中數學教學階段,應以啟發學生思維為導向,能力提升為目標,“問題意識”的培養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得學生在學習的發展中,逐步形成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好習慣。
一、初中數學教學 “問題意識” 培養的必要性
教育學家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高度評價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實施,新課改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在培養學生思維“問題意識”中,逐漸構建學生思維運行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至關重要[1]。在初中階段,學生思維正處于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打開傳統思維運行模式,重新構建新的思維。學習中有問題才會引發思維,沒有思考就不會有創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動權,這也是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數學教學 “問題意識” 培養的策略
(一)設置目標導向,學會提問
目標導向行為是一個選擇、尋找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一般而言,它能提高人的動機水平。教師要定位好教學目標,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要理解四個學習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在三維角度的總體目標的具體內涵。教學目標有指向作用,是教學的出發點、教學的歸宿,起控制教學 “航船” 的方向作用,在課堂上還會起激勵、衡量作用。
例如:在講授《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目標導向:會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經歷畫圖、觀察、猜想、思考等數學活動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具體的反比例函數圖象的特征,讓學生體會事物是有規律地變化著的觀點。為此教師以這樣問題情境:學過什么函數圖象?怎樣作圖它們具有什么性質?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象具有什么特征?猜測一下有哪些類似的性質?類比其他函數是否有共同點?它們之間有重大的區別與聯系嗎?你能提出哪些觀點與看法?別忘了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喲。
一般地,設置目標導向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在創設情引入新課時的提問是為新知識的學習起承上啟下作用;探索過程的啟發式提問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知識的重點;歸納時的提問是指導學生梳理知識;最后的檢查提問是為了反饋學生對本節內容接受和掌握情況,便于查缺堵漏。
(二)根據問題導向,學會思維
數學思維實際上是指運用數學學習的能力。數學作為重要學科教學,有助于協調學生思維方式,鍛煉學生理性思維思考模式。數學素養的形成,是基于掌握數學基礎之上,要求學生逐漸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只有針對性的對數學素養進行培養,才能使得學生在思考中學會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本文認為,想要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首先應從教師教育理念著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對于教材的整合和重組[2]。
教學的整合和活動重組設計要讓學生根據問題導向學會思維。這樣學生的問題與思考就不會偏離“航行”方向。這樣學生就會根據問題導向思想問題:所學的知識與本節關系嗎?這個問題有哪些幾何特征?定義為什么要這樣表述?已知量與未知量有什么關系?與什么模型有關,用了什么思想?已知有什么條件?可以推出什么?要想達到目的,還需要什么?根據圖形找到哪些特殊的基本圖形?
例如:整合和重組《解直角三角形應用》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我們天天從旗桿走過,同學想知道旗桿的高度嗎?請你動動腦筋,能用學過的哪些知識來解決問題?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各抒己見,教師引導,通過不斷的探索思考,提出問題與同學們小組討論,發現并總結問題:可利用三角形相似比解決問題,因為太陽光構成了一組平行線。接著讓學生動手畫圖構造三角形模型,利用模型思想解決問題。
然后引人入勝再創設問題情境:陰天時,你又如何測量旗桿的高度呢?接著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組探究活動:能用什么模型呢?與上節所學內容有關嗎?師生、生生互動后發現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以學生為主,教師根據問題導向,學會思維,由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將某些實際問題歸結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拓展應用到測量教學樓、水塔、熱氣球等的高度。
(三)創設問題情境,學會“入戲”
當前形式化教育方式已經較難適應新時代教學要求,教學目的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加與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一種批判精神,創新精神,要敢于沖破傳統教學束縛,探尋新的學習方式,因此想要培養切實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意識”,應及時改變形式化教育方式,教師應先行示范,排解學生質疑,并借助釋放,吸引學生注意力,但在示范中應盡量創設貼合實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入戲”。
例如在講解圓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先進行問題提問,如同學們誰知道月食或者日食?知道的同學請大膽說出來你所了解的月食是怎樣的,或者你認為月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同學回答后,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表揚同學回答很好,但是真正月食是怎樣的,今天在數學課中大家一起來學習,隨后多媒體演示講解月食來源,即表述月亮太陽和太陽為一線,運實際演示月食過程,隨后提問,大家從上述演示中得到了那些數學知識,并逐漸引出本次課程講解重點,即圓,從實際演示中,向學生傳授相交,外離,內含等知識點,并逐漸引入到課堂正題。
(四)突出主體意識,學會“演戲”
新課改教育理念下要求學生應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課堂如舞臺,教師好比導演,學生似演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入戲”,調動學生“演戲”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才華。教師要撐握課堂教學的“火候”,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幽默詼諧,張弛有度,循循善誘,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質問,這樣的“問題意識”教學法就會突出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沒有壓力的心理下學會“演戲”, 自然地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例如:在上分式概念時學生問:2x/x是分式嗎?如果老師當時質問:“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懂?”學生以后久而久之就不敢問題了,如果當時教師對學生充分的肯定并表揚說:“這個問題很好,你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學生”。接下來由學生分組討論,最后解決問題:3x/x是分式,首先,字母x的取值有限制,取值范圍是x≠0,其次,表面上3x/x約分后等于3,變成了整式,但約分的前提是x≠0,因此3x/x與3不一樣的,也就是字母的取值不同,因此不要因為分式約分后能化為整式,就把這個分式判斷為整式,形式與本質的區別。
這是一個多好的問題啊,多好的一個討論機會,這樣的教學活動生動了課堂,又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引導學生類比及歸納,使得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之中,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3]。
三、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問題意識”的思考
初中數學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應注意相關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本該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不能代問,要給他們提問題的權力,賞識他們。教師要巧妙設置問題,以問題為中心,設“疑”設“障”設“白”,注意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問題拋給學生,使每位“發問”的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熱情、信任和尊重,從而受到鼓舞,課堂應留有自學時間,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幾何教學中定理性質多采用直接提問方式,圖形教學中多采取發散式問法和實踐問法,公式推導時采取比較式問法,應用題研究采用分析法,這些“問題意識”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以總結。在面對“問題意識”培養中應注重及時改變教學策略,一成不變教學策略只會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失去興趣。實踐證明,在課堂上用問題意識激起“千層浪”,各種奇思異想、獨立見解層出不窮,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教育方式逐漸引起人們重視,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有不可代替作用,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應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力,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杜逢陽.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題”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S2:182-184.
[2]任慧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80.
[3]祖建.探究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