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朋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包括情感參與、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真正參與數學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組織有效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參與中不僅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增長智慧,而且體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意。
【關鍵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
數學課堂可以說是由教師、學生、問題所構成的一種動態的三維模型,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由問題作為載體而展開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互動平臺。教學中,通過互動,師學、生生之間的思維與情感得到碰撞、交流、溝通,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以下就結合我這幾年來的感受,談談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
一、前期準備
要進行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首先要完成以下幾項準備工作:一要對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進行認真的研究,包括學生學習基礎、個性特征、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二要與該班班主任、其他學科課任教師共同協商,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學習小組分配,小組成員座位相對穩定,保障學習小組的相對穩定性。
二、“先學”
“先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入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參與狀態。課堂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發揮主體參與性,通過實踐、思考、探究,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增長智慧,體驗學習的樂趣、發現的驚喜、成功的快意,這才是課堂教學追求的最終目的。例如:《數軸》一節是在學習了負數及分析了有理數的分類后給出的,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從知識上講,數軸是學習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大小比較以及有理數的運算、不等式的求解等的基礎,也是學習直角坐標系的基礎;從思想方法上講,數軸是數形結合的起點,而數形結合是學生理解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①理解數軸的概念,能夠正確畫數軸;②能將已知有理數在數軸上正確表示出來;③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課堂上首先展示以上內容,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展示學習要求:
閱讀課本P8-P9(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內容,完成下列6個問題:
(1)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2)課本P9思考:觀察圖1.2-2的溫度計,它和圖1.2-1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3)什么叫數軸?數軸的三要素是什么?畫數軸時要注意什么問題?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一點表示嗎?
(4)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3,0.25,-1.5、-3
(5)指出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6)完成P9歸納填空: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 ?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 ? ? ? ?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 ? ? ?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 ? ? ?個單位長度。
學生根據學習要求獨立自主的解決以上問題,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用符號標出,以便在下一環節得到解決。教師在課室巡視,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個別學生思路受阻時,做有效的引導,對大部分學生不要干預太多,該放手時要放手。
三、“后教”
“后教”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獲取知識,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的地方。“后教”,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增長智慧,體驗學習的樂趣、發現的驚喜、成功的快意。
后教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解決剛才自學過程中的疑問。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后一個階段是教師進行點評,并逐一解決學習要求中的問題。對于學生普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提問學生的形式,讓學生相互教育并學習掌握;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給予及時、適當的點拔引導,直到每位同學都弄懂為止。
四、“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及時的、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例如:《數軸》這節課,我設計了以下的當堂訓練內容:
(1)判斷以下數軸畫的對錯,對的括號內打“√”,錯的打“×”。
(2)①畫一條數軸,表示出下列各數:-1.5, 0, 2, -2, 2.5.
②畫一條數軸,并表示出如下各點:1000, 5000, -2000。
(3)數軸上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 ? ? ? 側,距原點的距離是,表示6的點在原點的 ? 側,距原點的距離是 ? ? ,到原點的距離等于10的點表示的數是 ? ? 。
(4)如圖,寫出數軸上的A、B、C、D、E、F表示的有理數。根據當堂訓練反饋的情況,及時做出評價和小結,并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習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的理解“數軸”的概念,掌握好本節內容,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落實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在數學課上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參與平臺和機會,讓學生自發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真正參與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2]鄭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