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孫士濤(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萊蕪 271100)
“財務會計”課-崗-證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
朱萍,孫士濤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萊蕪 271100)
目前,我們在財務會計的教學實踐中,采用了“課崗證”一體化培養模式,能夠較好地培養財務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有效實現學校和用人單位零距離的對接,也實現了會計崗位需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內容與財務會計課程內容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教-用-考”一體化。
課-崗-證深度融合;財務會計;教學改革
“課”指財務會計課程理論知識;“崗”指會計行業背景下的會計崗位需求;“證”指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會計師證。所謂三者融合就是指以企業中會計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財務會計課程中理論知識為核心,將“崗證”融入到平時相關的教學活動中即“課”。
財務會計是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骨干課程,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的主題部分,所以財務會計課程的改革對于整個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改革有著重大的影響。財務會計課程的改革必須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由“以就業為導向“轉為”以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圍繞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會計信息生成為主線,以六大會計要素為結構,以會計崗位工作職責為指導設置了貨幣資金業務、往來結算業務、存貨業務、固定資產業務、無形資產業務、資金核算業務、收入費用利潤核算業務等相應的教學內容,更好的強化了學生對于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認識,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學用結合,邊學邊用,學有所用”。同時,財務會計課程又是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會計電算化考試、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等各種相關考試的主要內容,特別是目前我們名校建設以來對于在校生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重視和強調,更顯得財務會計這門課課證結合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融入相關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考試、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內容,來提高學生考試通過率。
(1)學訓分離:以知識傳授這根主線的課程設置,盡管開設了諸如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來培養動手能力,但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學生不能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難以形成直觀的認識,學生所學知識與實務操作訓練缺乏融匯貫通,出現了理論與應用的一個明顯的斷層。所以需要我們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
(2)教學方法:對于財務會計的教學更符合我們目前的項目化教學,通過任務驅動來實施教學活動,運用企業的會計核算來設置我們教學情境,在突出會計職業崗位職責的前提下把教學活動展開。然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還是偏向于傳統的教學,沒有更好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3)與考證相脫軌:目前我們的教學還是單純的理論灌輸教學,沒有充分貫徹我們目前名校建設工程的要求,沒有突出我們職業教學的特點。
(1)理論學習與崗位技能培養融合:在財務會計教學中,重新調配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增加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崗位技能培養。每個崗位工作以學習內容為主線設計情節,按崗位分工設角色,形成一幕幕展示會計工作流程的短劇。
(2)教學模塊安排與會計崗位設置相融合:財務會計“課崗融合”教學模式改革需要將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分模塊整合,與會計具體的工作崗位對應起來,具體每節課的教學以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的崗位分工,崗位輪換來進行教學,來使課堂教學內容情境化,體現工作流程與崗位職能。教學過程中可以按具體的崗位靈活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協作學習法等。
(3)理論知識傳授過程中,我們要結合當前最新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相關會計考試指南,把最新的企業會計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指出難易點,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進行知識的學習,為進一步考取相關會計證書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課崗證”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能將國家職業標準對會計人員所要求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貫穿于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將崗位能力、職業證書考試大綱與課程標準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崗位能力融合、課程與職業證書融通、培養學生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實現零距離上崗。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27
G642
A
1673-0194(2016)17-0222-01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