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是各產業之間、經濟與人口、發展速度與后續動力等多方面的相互協調發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廣西產業經濟發展基本現狀和特點基礎上,探討當前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廣西
基金項目:百色學院2015年工程管理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立項項目:“廣西邊境民族地區城鎮化創新發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KY2016LX320);項目負責人:何婧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9日
一、引言
近年來,廣西全面貫徹黨中央部署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當前廣西經濟依然存在諸多不足。廣西為我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中國通往東盟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擁有集沿海、沿邊、沿江的區位優勢。為此,廣西要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實現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二、廣西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一)廣西產業經濟整體發展現狀。以2014年為例,廣西第一產業總值達2,413.44億元,同比增長5.36%;第二產業達7,324.96億元,同比增長8.82%;第三產業達5,934.49億元,同比增長9.33%??梢姡瑥V西服務業增長速度高于第二、第一產業,即服務業增速高于工業和農業。
1、第一產業發展現狀。2014年,第一產業達2,413.44億元,同比增長5.36%。從數量上看,2014年再創新高,2014年是2010年的1.44倍,是2005年的2.64倍,是2000年的4.33倍。從增長率上看,近兩年來呈減速增長態勢,2014年比上年下降了0.08個百分點,其中:2013年的增速最快,為5.44%;2014年的增速最慢,為5.36%;2000~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1.04%。
2、第二產業發展現狀。2014年,第二產業達7,324.96億元,同比增長8.82%。從數量上看,2014年再創新高,2014年是2010年的1.62倍,是2005年的4.85倍,是2000年的10倍。從增長率上看,近兩年來呈加速增長態勢,2014年比上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其中:2014年的增速最快,為8.82%;2013年的增速最慢,為7.75%;2000~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7.87%。
3、第三產業發展現狀。2014年,第三產業達5,934.49億元,同比增長9.33%。從數量上看,2014年再創新高,2014年是2010年的1.75倍,是2005年的3.8倍,是2000年的7.51倍。從增長率上看,近兩年來呈減速增長態勢,2014年比上年下降了8.28個百分點,其中:2013年的增速最快,為17.61%;2014年的增速最慢,為9.33%;2000~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5.49%。
(二)廣西產業經濟14市發展現狀
其一,從各市生產總值來看,南寧市地區生產總值最多,為3,148.32億元,占總量的比重為19.85%;其后依次是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分別為2,208.51億元、1,826.27億元、1,341.52億元,占總量的比重分別達13.92%、11.51%、8.46%;賀州市最少,為448.97億元,占總量的2.83%。其中,南寧市是柳州市的1.43倍,是桂林市的1.72倍,是賀州市的7.01倍。我們不難發現廣西不同地市之間的生產總值差異很大,地區間產業經濟發展較為不平衡,不利于廣西經濟發展。
其二,從三大產業在各市分布來看,南寧市第一產業最多,為354.69億元,占總量的比重為14.46%;其后依次是桂林市、玉林市、欽州市,分別為320.63億元、248.78億元、193.95億元,占總量的比重分別達13.07%、10.14%、7.91%;防城港市最少,為70.57億元,占總量的2.88%。第二產業,柳州市排名第一為1,312.54億元,南寧市排名第二為1,251.54億元,排名第三的是桂林市,產值為865.05億元。(表1)
其三,從人均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看,防城港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多,為65,178元/人;其后依次是柳州市、北海市、南寧市,分別為57,049元/人、53,636元/人、45,735元/人;河池市最少,為17,467元/人。與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部分地市人均生產總值還較低,與東部地區發達省市差距還很大。
(三)廣西產業經濟區域發展現狀。為了進一步從區域角度研究廣西產業經濟發展現狀,筆者特將廣西按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珠江-西江經濟帶(南寧、柳州、梧州、貴港、百色、來賓、崇左)、桂西資源富集區(河池、百色、崇左)為研究對象,我們不難發現,北部灣經濟區(7市)地區生產總值最多,為9,343.02億元,占總量的比重為49.3%;其后依次是北部灣經濟區(4+2市)、桂西資源富集區,分別為7,439.96億元、2,168.84億元,占總量的比重分別達39.26%、11.44%。此外,珠江-西江經濟帶(7市)和北部灣經濟區(4+2市)合計1.68萬億元,占總量比重達88.56%,已成為地區生產總值的主要貢獻力量,為廣西經濟發展發揮著主導作用,具體如表2所示。(表2)
三、廣西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
從產業結構的發展現狀來看,廣西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快速提升,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有先升后降的態勢。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三大產業總產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突出。為此,針對當前現狀,提出如下對策:
(一)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推動廣西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加快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有效激活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動力短板。首先,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制定和實施廣西行動方案,在優勢領域、關鍵環節重點突破,著力打造產業發展新支撐;其次,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產業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高端化延伸,增強產業配套能力,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再次,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政策和資金扶持效率,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努力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最后,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適應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趨勢。
(二)重視產業結構優化,強化三次產業間調整。由于廣西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工業發展不足,在產業結構發展戰略上,應采取傾斜突進模式。也就是選取幾個具有地域優勢的主導產業重點傾斜發展,通過主導產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經濟飛躍和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比如嚴格根底保護制度、加強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完善糧食扶持政策,加強農田基礎條件建設和田間管理,增強糧食生產抗災能力,同時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農田生產的效率等。由于廣西擁有得天獨厚旅游資源,在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下,第三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我們不難發現第三產業長期與第一、第二產業發展脫節,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產業優勢,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發展,進而促進廣西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重點發展信息、咨詢、科技等知識、資本密集型產業。目前,廣西第三產業創造的國民收入占GDP比重雖然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但內部結構極不合理。因而,廣西產業結構調整應進一步向第三產業傾斜,在第三產業內部重點發展以信息、咨詢、科技等主體的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其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金融保險、科技、咨詢服務等行業,以帶動第三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其二,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特別是需求潛力較大的房地產服務業、旅游、教育培訓和文化體育等行業;其三,利用廣西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與一體化優勢,特別是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為契機,改造傳統產業,重點改造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業等產業。
主要參考文獻:
[1]林毅夫,劉明興.經濟發展戰略與中國的工業化[J].經濟研究,2004.7.
[2]朱慧明,韓玉啟.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運籌與管理,2003.2.
[3]劉偉,李紹榮.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J].中國工業經濟,2002.5.
[4]劉志彪,安同良.中國產業結構演變與經濟增長[J].南京社會科學,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