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摘要:在新課標不斷推進和深化的背景下,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學者的關注,如何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培養和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成為學校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德育管理
在現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德育管理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自身的班級工作中進行德育管理方面的相關滲透,提升班主任對于班級德育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和質量。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同時也是順利展開班級工作的重要核心,在班級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除了擔負一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擔負著教育和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適當、必要的管理,組織和展開班級各項學習和活動等重大班級管理責。在現階段班主任除了要對班級展開常規的管理工作之外,還應該順應時代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將對于學生進行德育管理納入班主任日常的管理工作范圍之內,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管理,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科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然而在現階段,由于受到種種約束和影響,班主任在展開自身的班級管理工作時,對于德育管理的重視程度仍然較低,那么,如何扭轉這種現存的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現狀,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質量,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和意見。
首先,在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方面,班主任在吸取傳統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優點和長處的同時,應該及時發現和了解傳統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自身存在的諸多缺陷和不足之處,并且根據自身的班級管理工作實際和管理工作需要,對這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進行必要的、適當的革新和建設,不斷吸收現階段其它班主任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適應時代的需要,將對學生的德育管理吸取進來,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作為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同時,要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在傳統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主要擔負著對于學生進行班級紀律管理和班級活動生活管理等方面的班級管理工作,對于學生德育方面的管理投入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比較少,這種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雖然有利于班主任集中精力去管理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對于學生德育管理的忽視和疏漏,不僅不利于學校教學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滲透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會使學生忽略對自身德育水平的建設和提升,使學生習慣性的將所有的學習注意力全部放在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之上,認為只要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就可以,其他的全部都無關緊要。學生的這種對于德育教育的忽視和輕視,對于學生的德育水品和德育素養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班級的學風和班級整體氛圍,同時還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學習認識觀,使學生養成死學習,唯學習獨尊的學習理念,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面對這種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現狀,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管理和班級活動、紀律等方面的管理之外,還應該將德育管理納入班級管理范圍之內,加強班主任自身對于班級德育管理工作的認識和重視,同時,班主任還應該以班級自身的德育管理實際和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勇于突破傳統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和桎梏,不斷進行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究和改革,為更好的進行班級德育管理提供良好的管理方法,進而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其次,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扭轉和轉換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位置和角色,激勵和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德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溝通,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由于受到傳統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班主任往往是以一種權威性質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形成一種震懾和壓迫的作用。這種震懾和壓迫性的形象雖然有助于班主任班級威信力的塑造和維護,有利于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和實施,但是這種班主任形象,在班主任進行班級德育管理過程中,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壓抑感和壓迫感,使學生無法和教師進行關于德育管理方面的溝通和交流,無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意見,從而使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德育管理時無法及時和正確的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觀念和心理狀態,進而影響班主任對于學生德育教育現狀和學生德育教育以及管理的真實需要,使德育管理工作無法正常有效的展開,這將會對德育管理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德育滲透和德育管理現狀以及需要,轉換教師和學生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使學生成為德育管理工作的主導者,教師則轉變為德育管理的引導者,積極的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能夠及時捕捉和掌握學生的德育教育現狀和學生不同的德育教育需要,并根據學生的需要來進行班級德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的調整、設置,從而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除了上述所講到的兩點之外,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德育管理工作時,還應該根據德育管理的需要和學生自身的德育學習需要,不斷拓寬自身的德育管理渠道,探究不同的德育管理方法,提升班級德育管理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有效性,切實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在進行德育管理時,教師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學科專業知識中的德育成分和德育因素進行必要的反思和重新探究,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社會實際中去,帶領學生走訪當地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人物,使學生在和這些人物進行對話和溝通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的德育意識,使學生在進行德育學習和德育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從而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