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鋒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稱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要實現“雙創”戰略,實現全民創業、全面創新,必須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探索社區教育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培養新模式,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核心,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有利于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成長,能促進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健全,對于大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其創新創業,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區教育;雙創教育;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51-02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稱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要實現“雙創”戰略,實現全民創業、全面創新,必須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近年來,社區與高校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社區教育的擴散效應己輻射到高校。在這種背景下,研究社區教育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這既能提升社區教育的服務質量,又能促進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實現社區經濟發展與高校培養質量的雙贏。
一、社區教育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問題
(一)社區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已取得明顯成效,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最近,國家出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眾多扶持政策。社區教育應利用本社區的優勢資源,如培訓機構、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面向全體社區成員,按照市場需求和個人意愿,開展文化休閑培訓活動,開展職業操作技能培訓,使社區成員能更好地應對知識社會和知識經濟的挑戰。
(二)社區教育現狀
南寧市社區教育為滿足社區居民生活和學習需求,整合學校及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在2015年前三季度,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在充分開辦各類文化素質和技能培訓項目的基礎上,結合項目教學組織的規范程度、培訓的效果、學員的滿意度,培育了瑜伽、安全防治和咖啡調酒等社區教育精品項目,精心籌備和開展了30多個主題培訓項目,舉辦各類培訓180多期,累計培訓5000多人次。整個南寧市審批培訓項目567項,開課2048期,培訓人數約為65449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社區教育存在的問題
社區教育在素質教育上成績顯著,而在技能培養、促進社區居民創業等方面較為欠缺,特別是在高校開展社區教育培訓模式上創新不足。如缺少與實用技能培訓相結合,沒有將創業知識嵌入專業課程中,缺乏與自考本科學歷培養銜接等機制。在開設內容上,存在開展項目多而雜、精專項目少、創新乏力等問題。如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2015年社區教育培訓項目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及中老年人,包括少兒書法、少兒英語、少兒繪畫等校園常規學習項目和中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等。而對于高校學生就業、創業急需的電工培訓、文印、圖文制作、廣告設計、建筑安全員、施工員等實用技能培訓以及職業化塑造、創業培訓等均沒有涉及。這對于高校學生就業、創新、可持續發展來說沒能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學生創業需求調查
為做好社區教育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課題組開展了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問卷調查。共發放《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調查問卷》208份,回收有效問卷208份,回收率100%。
(一)學生對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的培訓需求很大
調查顯示,在大學生個人創業急需提高的素質方面,專業知識技能只占21%,而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這占79%。(見表一)
(二)學生對創業政策知識的了解相對匱乏
數據顯示,85%的學生并不了解自治區、南寧市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給予的相關扶持優惠政策,對于創業資金、技術支持方面的了解更少。(見表二)
(三)學生創業意愿相當強烈
調查顯示,有91%的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他們表示,有機會將嘗試自主創業,表現出極大的創業想法和意愿。(見表三)
三、社區教育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建議
高校畢業生供求市場已發生變化,經濟轉型升級對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業生培訓結構、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差距進一步拉大。政府出臺了《開展創業帶動就業活動實施方案》,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完善創業資金支持體系,將更多的實惠帶給有創業愿望的大學生,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基于市場需求調查,對社區教育在高校的開展,創新培訓模式,本人建議在精準定位、整合資源和協同合作方面進行創新。
(一)精準定位——契合學生培訓需求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非畢業生與畢業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有所不同。非畢業班學生以專業技能學習為主,對就業、創業他們考慮較少。而畢業班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基本結束,此時他們以考取職業技能證書為重,兼顧考慮就業問題。因此,應以非畢業班及畢業班為不同對象,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培訓。
1.對非畢業班學生開展成人學歷教育、現代職業禮儀教育等培訓
社區教育可引入成人本科函授課程,在非畢業班學生中開展“專升本”學歷教育,利用學校現有師資、教學場地等有利條件開展教育,使學生在完成專科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完成本科課程的學習,畢業時能同時獲得本、專科學歷,提高學生學歷層次和能力水平。
現代職業禮儀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大學生進修和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能讓學生憑借它去順利地開啟各類交際活動的大門,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2.對畢業班開展就業指導、創業培訓
在畢業生中開展就業指導、創業等相關培訓,如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推進的《創辦和提升你的企業》創業培訓。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的同時,提供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并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愿望的大學生,按照市場需求和個人意愿,精準實施職業培訓和幫扶就業創業。
(二)整合資源——定制專業特色課程
社區學院應結合學生需求,充分利用本身社會的資源,整合政府公務員、行業精英、業界能工巧匠及院校教學名師,對不同專業、有不同需求的學生合理開設培訓課程。在生產技能、健康保健、教育教學、休閑娛樂四大類,包括家政服務、法律知識、 養生保健、禮儀道德、 運動健身、 書畫、 聲樂舞蹈等多種具體的教學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創業知識培訓,重在培養學生的急需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適應創業環境。
(三)協同發力—— 完善職業培訓、就業創業服務,確保社區與高校合作的穩定性
社區與高校由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各自相對封閉獨立,雙方協調存在一定的難度。要促進社區與高校教育的合作,就要突破現有的制度格局, 建立社區與高校的合作關系。在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時代背景下,應創建新的協調管理機制,促進社區與高校的合作,并保持其合作的穩定性。
四、結束語
通過對我市社區教育學院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的分析,探索構建社區教育在高校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健全,有利于創新創業活力的進一步激發,是實現“互聯網+”戰略的重要內容。這對于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區人員的再就業,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楊高玕.社區與社區教育的發展芻議[J].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3):5-7,11.
[2] 林天文.發展社區教育,服務和諧社會建設[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15-17.
[3] 張曉昀.高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現狀及建議——以遼寧為例[J].成功(教育),2013(1):17-18.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