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蕊
摘要:作業作為課堂的外延,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鞏固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以達到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建構主義;初中英語;作業布置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中課程改革的進行,中學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及其學習能力的養成上。因此布置給學生的作業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學校需要為學生布置個性化的,適合其發展的,并能夠引導其養成良好學習能力的作業。這就要求我們總結并思考現有的作業形式,吸其精華,以合適的理論做支撐,探索出合適的作業布置道路。作者查閱了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后,認為該理論可以作為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的理論基礎。
二、建構主義的主要內容及其啟發意義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J.Piaget)。他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學派被人們稱為日內瓦學派。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其實是一個學習、思考和發展的過程。
建構主義告訴我們,在課堂上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學習情境,指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建構起自己的對知識的認知。而作為課堂的延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課后作業,我們又需要在布置作業時怎樣運用建構主義呢?接下來我將就此提出我的幾點看法。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英語作業布置
1、情境創設。課堂上需要教學情境,作業布置也需要創設情境。合理的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舊知識建構起對新知識的認知,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上學到的還并未充分理解的新知識。情境的創設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情境:
(1)貼近生活的情境。此類情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夠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即學以致用。某初中英語教師給其班上的初中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他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用英語給他寫一封電子郵件,并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到他的電子郵箱。作業要求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調查學生家附近的超市或市場上自己感興趣的食品的價格(不少于5種),并用英語把結果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發給老師。無法使用電腦的同學可以提交紙質作業,但必須附上家長的簽名。電子郵件的格式不要求,但須包含以下全部內容:這一作業運用到寫電子郵件,完成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建構起了以“生活——所學知識——運用”為框架的“知識——能力”體系。另外,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完成該作業,既能夠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起到潛在的督促作用,又能夠使無生活經驗的學生在有生活經驗的父母的指導下,正確而高效地建構起這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能力”體系。
(2)探索求新的情境。探索是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們可以通過對未知事物的不斷探索發現新的知識,也能從已知中探索出事物的規律。就英語作業而言,如果能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求新,那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學生鞏固已學知識,拓展新知識大有裨益。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英語的詞匯量不可謂巨大,而陌生的語法知識也定然是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探索求新這一情境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有很大的好處,它能幫助學生利用有限的已知詞匯,探索出更多相關的新詞匯,從而增加詞匯量,同時它也能幫助學生從零散的英語語法中總結出便于理解和記憶的規律,從而提高語法學習的效率。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思考題:上面句子中的主語都是單數形式,如果把他們全部變成對應的復數形式,原句應該做怎樣的變化?請參考給出的例子,完成該練習。
例如:I a ma boy.變成Weare boys.
該思考題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對人稱、be動詞、助動詞、實義動詞和名詞的單復數有一定的了解,故而具有很強的探索性。該類作業有助于學生逐漸養成探索求新的思考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于學生建構起整體的英語語法體系。
2、作業布置的原則。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建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習,大量的詞匯,復雜的語法,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積累和運用中逐步掌握和完善。所以筆者認為,作業的布置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1)適量原則。完成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正相關,然而沒有證據表明任何量的作業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Cooper,1989a)。而事實上國內外早就對作業的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溫斯頓(Weston)(1999),奧斯古和凱斯(OsgoodandKeys)(1998)等研究發現家庭作業時間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存在曲線相關,即當作業時間達到最佳時間時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而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學習成績就開始下降。
那么怎樣的作業才算適量呢?美國教育專家哈里斯·庫帕曾對美國學生家庭作業量的問題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項家庭作業,時間在225分鐘到375分鐘之間。
而我國的初中學生每周每個學科需有三至五項家庭作業,時間在4到6小時之間,再根據我國初中學生的課業安排,每天的英語作業時間應該在45分鐘左右。筆者認為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可以布置階段作業的形式來精簡學生的作業,達到同樣的鞏固和提高的效果。以下是我關于階段作業的一種設想:
(2)難度適宜原則。由于初中學生的英語知識畢竟有限,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注意作業的難度,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從作業中得到收獲。作業的難度通常需要具有層次,既要有難度較大的作業,又要有難度適中的作業。
(3)總結。作業作為課堂的外延,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鞏固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以達到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在布置初中英語作業時,要考慮到所布置的作業能夠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要以適量和難度適宜為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力求自我思考和同伴協助相輔相成,建構起學生自己的對新知識的認知體系。